2024(9):1249-1255.
摘要:恶性肿瘤脑转移是指原发肿瘤细胞经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途径进入脑组织,并在颅内增殖生长形成转移病灶的过程。目前它是恶性肿瘤患者面临的重要临床难题之一,也是形成脑转移瘤的主要成因。本文根据最新恶性肿瘤脑转移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等关键问题进行述评,以为临床医师的诊断和治疗恶性肿瘤脑转移患者提供指导
2024(9):1256-1259.
摘要:胆胰结合部复杂的解剖结构决定了其在人体的重要作用,胆胰结合部解剖异常及功能紊乱都会造成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包括良性疾病及交界性疾病、恶性疾病。良性疾病如胆管下端狭窄、胆管结石、Oddi括约肌功能紊乱、自身免疫性胆道疾病等;交界性疾病包括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N)等胰腺囊性肿瘤以及难以界定性质的疾病;恶性疾病主要包括胆道、十二指肠、胰腺来源的恶性肿瘤。随着内镜技术的迅猛发展,胆胰结合部神秘面纱逐渐或正在被人类揭开,人们对胆胰结合部的研究更加深入,胆胰结合部疾病的诊治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Oddi括约肌功能保护、低度恶性肿瘤的内镜下治疗、功能保留的新术式等方面仍然有许多具有争议的问题等待解决,胆胰结合部仍然是外科医生值得去深入探索的区域
2024, 36(9):1260-1264.
摘要:目的 注射内毒素导致犬发生脓毒症进而形成多脏器功能衰竭,构建犬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模型,通过研究肾脏的相关指标,进一步观察MODS犬的肾脏损伤变化,更好的了解MODS犬的肾脏损伤的发生机制,为临床和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14只家犬分为两组,其中MODS模型犬7只(实验组),正常犬7只(对照组)。通过分时段测量肾脏指标进一步了解肾脏损伤的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犬尿素氮和肌酐均在实验开始后2 h呈现进行性增高(P<0.05),尿量明显减少(P<0.05),出现多尿期的时间明显延后。病理结果表明脓毒症会导致肾小管发生损伤,但并未发生弥漫性坏死。结论 实验犬在造模成功后2 h肾脏指标开始升高,肾脏的确发生了急性损伤,通过病理学也证明了肾脏的损伤,但肾小管并未发生弥漫性坏死。如果想挽救实验犬的肾脏功能需要在2 h前积极寻找引起肾脏损伤的原因,积极治疗原发病,为临床提供了理论支持。肾脏作为机体的重要脏器之一,通过研究它的急性损伤的机制可以更好的理解MODS的发病机理
2024, 36(9):1265-1269.
摘要:目的 研究重楼皂苷Ⅰ对雄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 PC-3细胞生长抑制与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 CCK-8法检测重楼皂苷Ⅰ对PC-3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重楼皂苷Ⅰ对PC-3细胞周期的影响;TUNEL法检测重楼皂苷Ⅰ对PC-3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重楼皂苷Ⅰ高、中、低剂量组( 1、0.5、0.25 μg/mL)能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的抑制PC-3细胞,与阴性对照组比较, 抑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中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顺铂2.5 μg/mL)比较,抑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式细胞检测提示:重楼皂苷Ⅰ高、中、低剂量组作用于PC-3细胞后,G0/G1期细胞明显增加,S期细胞减少。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中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UNEL法检测提示:重楼皂苷Ⅰ高、中、低剂量组PC-3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增加,且呈剂量-效果正相关,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重楼皂苷Ⅰ能抑制雄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2024, 36(9):1270-1276.
摘要:目的 探究槲皮素对生长期小鼠峰值骨量和脏器病理学的影响。方法 将40只SPF级C57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槲皮素低剂量组(Q-20)、槲皮素中剂量组(Q-40)和槲皮素高剂量组(Q-80)4组,每组各4只。Q-20组、Q-40组和Q-80组分别每天灌胃20、40和80 mg/kg槲皮素,Control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给药6周后取材,分别观察脏器系数、主要脏器病理学切片、骨组织病理学切片、分析Micro CT和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结果 槲皮素组主要的脏器系数与Control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脏器病理学切片未发现明显的病变和毒副作用;骨组织脱钙切片Q-20组与Control组相比,脂肪细胞较少,骨小梁比较连贯和整齐;Q-20组、Q-40组和Q-80组的小鼠与Control组小鼠比较,数值在Tb.BMD、Tb.N、Tb.Th、Ct.BMD和Tb.BV/TV均有增加,但是Tb.Sp数值均有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Q-20组的OSX、COL-1、Runx-2与BMP-2的表达最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槲皮素可能是通过增加骨密度、改善骨微结构、促进骨形成、从而提高峰值骨量,并且对脏器没有明显的副作用
2024, 36(9):1277-1281.
摘要:目的 探讨miR-140-5p在甲状腺癌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分子生物调节机制,miRNA-140-5P对甲状腺癌细胞TPC-1侵袭、迁移的调控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月南充市中心医院手术切除的甲状腺恶性肿瘤36例和良性肿瘤32例的肿瘤标本。qt-PCR检测miRNA-140-5P 在甲状腺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组织中mRNA的表达水平,外购甲状腺癌细胞TPC-1,WB实验检测miRNA-140-5P 在甲状腺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细胞中的蛋白表达水平,评估miRNA-140-5P在两种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实验引入miRNA-140-5Pmimics转染细胞,Transwell小室实验、CCK-8对甲状腺肿瘤细胞迁移、侵袭、增殖能力进行检测;实验对甲状腺癌细胞TPC-1中NLRP3炎性小体进行检测,并对NLRP3表达进行干预,评估甲状腺肿瘤细胞中miR-140-5P与NLRP3的调控关系。结果 miRNA-140-5P在甲状腺恶性肿瘤组织和细胞中呈低表达(P<0.05)。而miRNA-140-5P mimics可增强甲状腺癌细胞TPC-1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miRNA-140-5P可减弱甲状腺癌细胞中炎性介质NLRP3的表达。结论 miRNA-140-5P可降低甲状腺癌细胞TPC-1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并在甲状腺恶性肿瘤细胞中与NLRP3炎性小体存在交互调控,其可能降低了对NLRP3 的抑制作用,从而激发了NLRP3参与的活化调控而诱发了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
2024, 36(9):1282-1287+1294.
摘要:目的 探讨miR-381-3p对炎性环境下人牙周膜干细胞(hPDLSCs)成骨分化的促进作用及机制。方法 体外分离和培养hPDLSCs细胞,用流式细胞法对hPDLSCs细胞进行鉴定。对hPDLSCs细胞进行miR-381-3p转染并用双萤光素酶检测试剂分析miR-381-3p的目的基因。将hPDLSCs细胞分为对照组、miR-NC组、miR-NC+LPS组、miR-381-3p抑制物组、miR-381-3p抑制物+LPS组、miR-381-3p模拟物组和miR-381-3p模拟物+LPS组。干预后检测hPDLSCs成骨分化能力及hPDLSCs细胞中ALP、miR-381-3p、TLR4、NF-κB和Runx2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分离的细胞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特征;miR-381-3p对TLR4有潜在的结合位点,存在靶向调节作用;与对照组比较,LPS组hPDLSCs细胞中miR-381-3p、TLR4和NF-κB mRNA表达增加,ALP、矿化结节形成量和Runx2 mRNA表达降低(P<0.05);与miR-NC组和miR-NC+LPS组比较,miR-381-3p抑制物组和miR-381-3p抑制物+LPS组hPDLSCs细胞中miR-381-3p、TLR4和NF-κB mRNA表达降低,ALP、矿化结节形成量和Runx2 mRNA表达增加,miR-381-3p抑制物组变化更显著(P<0.05);与其他组比较,miR-381-3p模拟物组和miR-381-3p模拟物+LPS组hPDLSCs细胞中miR-381-3p、TLR4和NF-κB mRNA表达增加,ALP、矿化结节形成量和Runx2 mRNA表达降低,miR-381-3p模拟物+LPS组变化更显著(P<0.05)。结论 在炎性环境下,hPDLSCs细胞中miR-381-3p表达增加。转染miR-381-3p抑制物可以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促进hPDLSCs细胞成骨分化
高丽娜,董燕,刘小晖,刘小玲,何晓春,张玉芳,张莉,王秀娟,孙俊,高晶,王玥元
2024, 36(9):1288-1294.
摘要:目的 探讨胎盘组织锌指蛋白A20 (A20)的表达水平与低出生体重儿(LBW)新生儿体重及胎盘体重的相关性及其在LBW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2年5月在本院住院分娩的LBW孕妇30例为LBW组,同期健康妊娠分娩的孕妇30例为健康对照组(NP组); 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两组胎盘组织A20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胎盘组织中A20表达水平;然后分别将A20的表达水平与LBW组新生儿体重及胎盘体重做相关性分析。同时体外培养人源胎盘滋养细胞株(HTR-8/SVneo),分为对照组(NC组)和单纯LPS刺激组(100 ng/mL),转染A20基因腺病毒过表达后,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胎盘滋养细胞A20蛋白、NF-κB 结合蛋白 p65、NF-κB亚单位磷酸化p65(p-p65)和TNF-α和IL-1β蛋白的表达,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上清液 TNF-α、IL-1β的表达。结果 与NP组比较,LBW组年龄、孕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新生儿体重、胎盘重量、Apgar评分1 min,5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20在LWB组中明显低表达(P<0.01),免疫组化显示A20在LBW组胎盘组织中降低,且与新生儿体重及胎盘重量呈正相关(P<0.05);与NC组比较,单纯LPS刺激组细胞A20蛋白表达降低(P<0.05),而p-p65和TNF-α和IL-1β蛋白表达降低(P<0.05);转染A20基因腺病毒过表达后,A20表达增加(P<0.05),p-p65和TNF-α和IL-1β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 A20与LBW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过表达可有效抑制LPS诱导的滋养细胞炎症因子的产生,有望成为预测LWB的分子标记物和治疗靶点
2024, 36(9):1295-1302.
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阐明乳腺癌中有氧糖酵解调控阿霉素耐药的作用机制。方法 生信分析乳腺癌组织中霍利迪连接识别蛋白(HJURP)和叉头核蛋白1(FOXM1)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并分析HJURP的富集通路;qPCR检测HJURP和FOXM1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在阿霉素耐药细胞中的表达。双荧光素酶实验和ChIP实验验证FOXM1与HJURP的结合关系;CCK-8检测细胞活力和IC50值;Western blot检测糖酵解代谢途径相关的特定基因的表达;Seahorse XP96分析不同处理组的胞外酸化率(ECAR)和耗氧率(OCR),试剂盒检测各处理组细胞中丙酮酸、乳酸和ATP水平。结果 HJURP在乳腺癌中高表达,富集在糖酵解通路上。细胞功能实验发现HJURP能够通过调节有氧糖酵解促进细胞阿霉素耐药性。此外FOXM1靶向结合HJURP,并在乳腺癌中高表达,与HJURP呈正相关。回复实验发现HJURP过表达能够逆转FOXM1敲低对乳腺癌细胞阿霉素耐药性的抑制作用。结论 本研究结果证明转录因子FOXM1能够激活HJURP的转录调节有氧糖酵解促进乳腺癌细胞阿霉素耐药性
2024, 36(9):1303-1307+1312.
摘要:目的 分析并筛选系统性淋巴结切除后的早期卵巢癌的独立预后因素,并构建及验证列线图预测早期卵巢癌患者生存。方法 从SEER数据库中收集2010—2017年确诊的3906例进行系统性淋巴结切除术的早期卵巢癌患者,获取相关临床信息,按照7〖DK〗∶3比例随机分成训练组2736例及验证组1170例。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对临床信息进行筛选,确定进行系统性淋巴结切除术后的早期卵巢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根据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列线图构建预后预测模型。采用C-index、 曲线下面积(AUC)、校准曲线对预测模型的一致性及精确性进行评价。结果 患者年龄>75岁、病理分化Ⅲ或Ⅳ级、肿瘤分期高、粘液性癌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60岁、白种人是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应用独立预后因素构建列线图,训练组及验证组中C-index分别为0.72(95%CI为0.69~0.74)和0.71(95%CI 为0.67~0.75)。训练组及验证组中1、3、5年预后的AUC分别为0.683,0.738,0.745及0.736,0.754,0.722。校准曲线均显示出一致性良好。结论 基于SEER数据库中淋巴结切除术后的早期卵巢癌患者资料确定独立预后因素,所构建列线图具有良好预测效果,有助于临床快速准确评估患者生存预后
2024, 36(9):1308-1312.
摘要:目的 分析整合素α3(ITGα3)和血清γ干扰素(IFN-γ)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于接受检查的良性病变患者36例为对照组。比较不同分组和不同预后患者血清ITGα3和血清IFN-γ水平并分析其水平阳性、阴性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ITGα3和血清IFN-γ水平对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患者IFN-γ阳性表达率为61.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89%(χ2=23.190,P<0.05)。观察组患者ITGα3阳性表达率为55.8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11%(χ2=20.736,P<0.05)。IFN-γ的阳性表达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与吸烟史、TNM分期、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ITGα3的阳性表达与性别、年龄、TNM分期、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与吸烟史、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死亡组患者IFN-γ和ITGα3表达显著高于非死亡组(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 IFN-γ、ITGα3阳性表达为影响NSCLC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ITGA3和血清IFN-γ与吸烟史、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存在显著相关性,IFN-γ、ITGα3阳性表达为影响NSCLC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观察其水平有利于病情判断,对临床评估治疗效果有一定帮助
2024, 36(9):1313-1317.
摘要:目的 观察妇科恶性肿瘤截石位手术患者骶尾受压部位血氧、压力变化,并分析两者与术中压力性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于本院接受截石位手术的216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入院时、手术结束时均检测骶尾受压部位血氧、压力,观察其变化情况。统计妇科恶性肿瘤截石位患者术后3 d内压力性损伤发生状况,将其分为损伤组与未损伤组,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并分析骶尾受压部位血氧、压力与术中压力性损伤的相关性。结果 手术结束时,妇科恶性肿瘤截石位手术患者骶尾受压部位血氧低于入院时,压力高于入院时(t=17.475、15.690,均P<0.05);216例妇科恶性肿瘤截石位手术患者中发生术中压力性损伤21例,占9.72%;入院时,损伤组骶尾受压部位血氧低于未损伤组,压力高于未损伤组(t=3.930、5.227,P<0.05);经点二列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妇科恶性肿瘤截石位手术患者骶尾受压部位血氧与术中压力性损伤呈负相关(r=-0.252,P<0.05),骶尾受压部位压力与术中压力性损伤呈正相关(r=0.336,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骶尾受压部位血氧是妇科恶性肿瘤截石位手术患者发生术中压力性损伤的保护因素(OR=0.458,P<0.05);骶尾受压部位压力是的危险因素(OR=1.412,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骶尾受压部位血氧、压力预测妇科恶性肿瘤截石位手术患者发生术中压力性损伤的AUC=0.753、0.805,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两者联合预测价值更高(AUC=0.862)。结论 妇科恶性肿瘤截石位手术患者术后骶尾受压部位血氧降低、压力升高,两者与术中压力性损伤密切相关,血氧是术中压力性损伤的保护因素,压力是危险因素
2024, 36(9):1318-1322.
摘要:目的 探索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宫颈癌放疗致急性放射性直肠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本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接受放射治疗的宫颈癌且出现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患者60例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0.9% NaCl注射液100 mL+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地塞米松10 mg,观察组给予0.9% NaCl注射液100 mL+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地塞米松10 mg+GM-CSF 150 μg,均行保留灌肠。结果 观察组及对照组的患者均经过对症处理后好转,好转率均为100%;两组的治愈率分别为73%(22/30)vs 60%(18/30),(χ2=1.20,P=0.412);观察组及对照组症状好转所需时间分别为(7.60±2.17)dvs( 8.83±1.60)d,两组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470,P=0.039);治疗第7天的CRP值两组之间具有差异(t=6.795,P=0.012),观察组更具优势;使用SOMA量表分别对患者灌肠前后进行评分,两组患者自身对比灌肠后便血、腹泻、里急后重、腹痛评分均较灌肠前明显降低(均P<0.05);分组比较两组患者灌药前后各症状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均耐受良好,无严重治疗相关毒副反应。结论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保留灌肠能有效改善急性放射性肠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并缩短治疗时间,可作为一种治疗急性放射性肠炎的新方法
戚锐锋,张明,王浩,王莹,阿迪拉,冷越,钟丽,马遥远,谢倩云,覃建萍
2024, 36(9):1323-1326.
摘要:目的 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晚期肺癌时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2021年1月—2022年10月巴州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晚期肺癌适合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患者,每周期治疗前、后分别抽取患者空腹新鲜静脉血3 mL,检验患者经ICIs治疗一、二周期前后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D- 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及血小板的变化。结果 第一周期ICIs治疗后APTT、PT较治疗前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D-二聚体、TT、FIB也均较治疗前降低,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周期治疗后凝血功能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二周期与第一周期相比PT、TT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Is治疗第一周期后APTT、PT降低,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晚期肺癌患者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的风险;但是经过第二周期治疗后PT、TT延长,提示治疗有效后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风险会降低
2024, 36(9):1327-1331.
摘要:目的 分析免疫相关性甲状腺功能异常(TFA-irAEs)与晚期胃癌患者免疫治疗疗效预后转归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期间于本院接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或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106例,根据治疗过程中是否发生TFA-irAEs分为TFA-irAEs组与非TFA-irAEs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晚期胃癌患者发生TFA-irAEs的危险因素,并比较两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OS)。结果 106例晚期胃癌患者中,33例在治疗后出现TFA-irAEs,发生率为31.13%;TFA-irAEs组基线TSH水平、初始TPOAb/TgAb阳性率显著高于非TFA-irAEs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TSH水平、初始TPOAb/TgAb阳性是影响晚期胃癌患者发生TFA-irAEs的危险因素(P<0.05);ROC诊断曲线结果显示,以2.16 mIU/L为最佳截点值,基线TSH预测晚期胃癌患者发生TFA-irAEs的敏感度为78.80%,特异度为75.30%,AUC为0.703(95%CI0.596~0.810);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TFA-irAEs组中位PFS和中位OS均明显长于非TFA-irAEs组(Log-rank χ2=13.651,P<0.001;Log-rank χ2=5.149,P=0.023)。结论 基线TSH水平、初始TPOAb/TgAb阳性是影响晚期胃癌患者发生TFA-irAEs的危险因素,而TFA-irAEs与晚期胃癌患者免疫治疗疗效更佳预后转归有关
2024, 36(9):1332-1335+1340.
摘要:目的 探讨针刺干预对镇痛镇静治疗的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10月本院ICU收治的83例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的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随机法分为针刺组(n=43)和对照组(n=40)。两组患者均给予枸橼酸舒芬太尼镇痛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针刺组在常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二胺氧化酶(DAO)、胃肠激素、尿乳果糖/甘露醇(L/M)值、腹内压、胃排空情况、24 h胃残留量、肠鸣音次数的差异,记录两组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前,两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胃肠激素、DAO、尿L/M值、腹内压、胃排空情况、肠鸣音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胃泌素(GAS)、DAO、尿L/M值、腹内压、胃排空时间、24 h胃残留量较治疗前下降,且针刺组更低(均P<0.05)。两组治疗后胃动素(MOT)、肠鸣音次数较治疗前升高,且针刺组更高(均P<0.05)。针刺组住院时间(18.85±4.66)d短于对照组的(23.69±5.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干预可调节接受镇痛镇静后出现胃肠功能障碍的重症患者胃肠激素,促进肠蠕动,降低腹内压,有利于改善预后
2024, 36(9):1336-1340.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miR-520e、miR-146a表达与老年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2018年2月—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HBV相关肝细胞癌患者95例设为观察组,将同期HBV患者10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两组血清中miR-520e和miR-146a水平。比较两组血清中miR-520e和miR-146a水平的差异,以及观察组中不同病理特征患者血清中miR-520e和miR-146a水平的差异,绘制不同miR-520e和miR-146a水平肝癌患者的1年无进展生存期生存曲线。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miR-520e、miR-146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HCC患者中,病灶大小≥3 cm、有癌栓、伴淋巴结转移、TNM分期 Ⅲ~Ⅳ期的患者血清miR-520e水平明显低于病灶大小<3 cm、无癌栓、不伴淋巴结转移、TNM分期 Ⅰ~Ⅱ期的患者(P<0.05);HCC患者中,病灶大小≥3 cm、有癌栓、伴淋巴结转移、TNM分期 Ⅲ~Ⅳ期的患者血清miR-146a水平明显低于病灶大小<3 cm、无癌栓、不伴淋巴结转移、TNM分期 Ⅰ~Ⅱ期的患者(P<0.05);将观察组患者中miR-520e水平低于平均值患者分为低miR-520e表达组,高于平均值患者分为高miR-520e表达组;将观察组患者中miR-146a水平低于平均值患者分为低miR-146a表达组,高于平均值患者分为高miR-146a表达组。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iR-520e和miR-146a高表达者1年内无进展生存期情况均明显优于低表达者(P<0.05)。结论 HBV相关肝细胞癌患者中miR-520e和miR-146a血清水平显著低于HBV患者,且不同miR-520e和miR-146a血清水平的HBV相关肝细胞癌患者之间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存在显著差异
2024, 36(9):1341-1345.
摘要:目的 探究宫颈癌采用三维后装精准放疗联合体外调强外照射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018年4月—2021年4月期本院收治84例宫颈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接受三维后装精准放疗,将加用体外调强外照射治疗与常规放疗治疗者分别纳入研究组44例与对照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药物毒副作用,1年无复发生存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缓解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45% vs 77.5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鳞状细胞癌抗原(SCC)以及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TSGF)等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YFRA21-1、SCC、TSG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Karnofsky评分均明显上升(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Karnofsky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放射性膀胱炎、消化道反应、放射性直肠炎、肝功能损伤以及骨髓抑制等药物毒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1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5.5%与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97,P<0.001)。结论 宫颈癌采用三维后装精准放疗联合体外调强外照射治疗疗效及安全性优异
2024, 36(9):1346-1349+1354.
摘要:目的 研究糖皮质激素对川崎病患儿急性期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8年1月—2023年1月期间孝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2例川崎病(KD)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联合组各46例,常规组实施人免疫球蛋白+阿司匹林治疗,联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两周。比较两组KD患儿用药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发热、黏膜充血、四肢肿胀]。比较两组KD患儿治疗前后抗血小板聚集相关因子水平[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炎症因子[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免疫功能[CD4+、CD8+]、冠状动脉内径。比较两组KD患儿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KD患儿发热、黏膜充血、四肢肿胀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两周后,两组患儿PLT、WBC、ESR、GDF-15、MIF、HMGB1、CD4+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KD患儿CD8+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冠状动脉内径较治疗前显著减小,但两组间冠状动脉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KD患儿可促进其临床症状消失,并有利于提高其抗血小板聚集能力,降低炎症反应
2024, 36(9):1350-1354.
摘要:目的 探讨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中合并低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HTH〗方法 本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收集遂宁市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和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病科2019年1月—2021年12月的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327例。根据排除和入选标准,最后纳入患者215例,其中正常血钠AECOPD患者(NN-AECOPD)165例,AECOPD合并低钠血症患者(LN-AECOPD) 50例。收集和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基础疾病、肺功能、血常规、PCT、CRP、血气分析和电解质数据。首先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建立二元logistics回归模型。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胸腔积液(PE)、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血淋巴细胞%、血清PCT和血清镁水平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均P<0.05)。然后,将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的6个因子代入二元logistics回归方程后发现AECOPD患者中社区获得性肺炎(CAP) (R=5.109, P<0.001)与低钠血症独立相关。结论 研究表明社区获得性肺炎是导致AECOPD患者低钠血症的重要原因。AECOPD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出现血电解质异常更加常见。同时若AECOPD患者合并低钠血症,我们应该考虑该患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可能
2024, 36(9):1355-1359.
摘要:目的 探讨第8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分期、术前预后营养指数(PNI)及不同淋巴结清扫方式与接受根治术治疗的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患者预后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05例IC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与病例对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肿瘤根治术治疗,其中59例患者术中采用整块融合清扫方式清扫淋巴结(A组)、另外46例患者术中采用传统常规的淋巴结清扫方式(B组),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观察生存率及生存时间进行比较;统计不同预后结局患者的AJCC分期、PNI及一般临床病理学参数,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结局的关键因素。结果 A组患者18个月随访后生存率为84.75%,B组为67.39%,A组显著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生存时间长于B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 Rank (Mantel-Cox)=4.994,P=0.025)。死亡组患者T分期中≥T2期、N分期中N1分期、TNM分期中≥Ⅱ期、PNI指标<45.0的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生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TBIL≥20.0μmol/L、肿瘤数目多发、发生血管侵犯、手术中输血、N1分期、TNM分期≥Ⅱ期、PNI指标<45.0、常规淋巴结清扫方式是ICC患者不良预后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根据ICC患者的AJCC分期、术前PNI水平可以初步评估患者根治术后的预后结局,根治术中采取整块融合清扫方式清扫淋巴结有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2024, 36(9):1360-1364+1370.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地中海贫血基因筛查结果,了解川东北地区育龄期人群中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情况,为本地区地中海贫血的一级和二级防控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度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地中海贫血基因筛查的3089例育龄期男女的基因检测、血常规和血红蛋白电泳结果,对地贫基因检测阴性而后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异常者行罕见地中海贫血基因测序;选取其中22例血常规和血红蛋白电泳结果正常而本院基因检测结果提示为-ɑ3.7 杂合缺失的标本进行HKɑɑ及ɑ三联体检测。结果 3089标本中共检出370例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阳性率为11.98%(370/3089),ɑ-地贫基因携带者194例(52.43%),β-地贫基因携带者166例(44.86%),最常见的基因型为--SEA/ɑɑ、-ɑ3.7/ɑɑ、βCD41-42M/βN、βCD17M/βN和βIVS-II-654M/βN;罕见地贫基因测序标本中有1例为ɑɑɑ anti4.2,1例为β IVS-II-654M 杂合变异,4例为δ-地贫,1例为δ-地贫复合nd-HPFH,3例为结构异常血红蛋白,1例为HBB基因良性变异;PCR结果提示22例待测标本中有4例HKɑɑ。结论 本地区育龄人群中的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率较高,基因型复杂,应重视罕见地中海贫血基因和HKɑɑ的检测
2024, 36(9):1365-1370.
摘要:目的 观察八正散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女性下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41例女性下尿路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法分为八正散组、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八正散组予八正散治疗,联合组予八正散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3组患者均治疗2周。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尿频、尿急、尿道灼热刺痛、尿黄赤症状的中医证候积分、尿白细胞计数、尿细菌培养、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炎症因子水平及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八正散组和联合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尿白细胞计数、尿培养转阴率、PCT、CRP、IL-6、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与对照组相比,八正散组、联合组患者尿频、尿急、尿道灼热刺痛、尿黄赤等症状改善效果更佳显著(P<0.05),尿白细胞计数显著减少,PCT、CRP、IL-6、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下降,联合组患者尿培养转阴率升高(均P<0.05);与八正散组相比,联合组尿白细胞计数下降显著(P<0.05)。八正散组、联合组、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85.11%、93.62%和76.60%,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的有效率较高(P<0.05)。3组患者均出现1例不良反应。结论 八正散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女性下尿路感染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尿频、尿急、尿道灼热刺痛、尿黄赤等临床症状,降低尿白细胞计数,提高尿培养转阴率,作用机制与减轻炎症反应密切相关,且联合使用优于单独使用
2024, 36(9):1371-1375.
摘要: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对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伴心肌损伤患者心肌酶谱和炎症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月—2022年12月接诊的重度有机磷农药伴心肌损伤的80例患者,按照实际治疗期间是否进行血液灌流治疗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救治,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血液灌流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血清胆碱酯酶(ChE)、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动蛋白(cTnⅠ)以及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及临床疗效。根据临床疗效,将观察组分为治愈组、有效组、无效组3个亚组,比较不同疗效患者血清ChE、LDH、CK、CK-MB、cTnⅠ、PCT、CRP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LDH、CK、CK-MB、cTnⅠ〖KG-*4〗、PCT、CR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ChE水平以及GCS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LDH、CK、CK-MB、PCT、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ChE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临床疗效增加,血清LDH、CK、CK-MB、cTnⅠ〖KG-*4〗、PCT、CRP水平逐渐降低,ChE水平逐渐升高,两两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灌流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伴心肌损伤患者疗效显著,可显著降低心肌酶谱(LDH、CK、CK-MB、cTnⅠ)和炎症指标(PCT、CRP)水平,对心肌损伤及炎症反应具有积极影响,且疗效越显著,其血清水平下降越快
2024, 36(9):1376-1379.
摘要:目的 分析急进高原后发生高原肺水肿(HAPE)与不同海拔区域的相关性,探讨在不同海拔区域下HAPE的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于本院就诊的急性高原病患者(包括高原肺水肿)87例,将急进高原后发生HAPE患者根据不同海拔区域发病分为两组(A组:2500~3500米,B组:3501~4500米),其中A组49例,B组38例。应用t检验和χ2检验分析在不同高海拔区域发生HAPE患者的发病情况(血氧饱和度、呼吸、心率、体温、白细胞数、影像学改变,肺部体征以及下降到同海拔区域后的转归),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HAPE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87例纳入对象中,B组出现HAPE人员占92.1%,A组出现HAPE人员占26.5%。B组患者入院时血氧饱和度较A组患者有显著降低,白细胞总数、心率、呼吸较A组患者显著增高,B组患者肺部阳性体征(湿罗音)、影像学阳性(双肺斑片状阴影)发生率亦高于A组(P<0.05),B组患者体温较A组患者体温升高,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海拔高度、性别、基础疾病、久居地均为HAP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有基础疾病者OR值最高(OR=17.667)。结论 在不同海拔区域下HAPE的发病情况存在显著差异,海拔高度、性别、久居地、基础疾病等因素对HAPE有显著影响,尤其是有基础疾病者风险更高,上述研究将为降低进入高原官兵、游客及务工人员在高海拔区域发生HAPE提供理论依据
2024, 36(9):1380-1383.
摘要:目的 探究利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血脂异常患者对糖脂代谢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10月本院就诊的153例T2DM合并血脂异常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76例和对照组77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利格列汀。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5个月后血糖水平[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BG)]、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胰岛细胞功能[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抗体(IAA)]的变化。结果 治疗5个月后,两组FPG、2hPBG、TC、TG、LDL-C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5个月后,两组HDL-C、空腹胰岛素、IGF-1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利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T2DM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糖脂代谢过程,对于患者恢复有利
2024, 36(9):1384-1387+1395.
摘要: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经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整体获益水平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有关患者的阻滞方式提供科学参考意见。方法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绵阳四○四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98例开展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超声引导下经前路腰方肌阻滞,研究组采取超声引导下经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对比两组麻醉相关情况、疼痛情况(静息与活动时(咳嗽))、麻醉用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与阻滞并发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阻滞奏效时间块、阻滞后不同时点阻滞平面数量均较多(P<0.05),两组阻滞操作时长对比差异统无计学意义(P>0.05);静息时与活动时两种状态下,研究组疼痛评分较低(P<0.05);两组丙泊酚用量对比差异统无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瑞芬太尼用量少(P<0.05);研究组术后下床活动、初次肛门排气、首次进食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与阻滞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统无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应用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阻滞奏效块、短时间内阻滞平面数量多、利于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加速术后恢复,且安全可靠
2024, 36(9):1388-1395.
摘要:目的 探究溃疡性结肠炎(UC)艰难梭菌(CD)耐药现状与代谢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21年7月本院收治的286例U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艰难梭菌感染(CDI)分为CDI组100例和非CDI组186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内镜下表现及用药情况。检测菌株的毒素基因及核糖体分型,分析CD对不同种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与型别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UC合并CD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模型评价。结果 100株产毒菌,其中TcdA+TcdB+型57株,TcdA-TcdB+型43株。核糖体共23个型别,主要包括:RT012、RT001、HB024、RT017以及HB025型。CD对环丙沙星(CIP)、克林霉素(CC)、红霉素(E)和四环素(TE)的耐药率均较高;对利福昔明(RFX)、左氧氟沙星(LVX)、头孢曲松(CRO)、替加环素(TGC)、利福平(RA)和氯霉素(C)的耐药率均较低。各型别CD对美罗培南(MEM)、甲硝唑(MTZ)、万古霉素(VA)和非达霉素(FDX)均较敏感,多重耐药率高达68.00%。与其他型别相比,RT017型对CRO、E、TE、LVX、RA及RFX的耐药率更高(均P<0.05),RT001型对TGC的耐药率更高(P<0.05)。HB024型和其他所有型别(5个主要型别除外)CD的多重耐药率相对较低,RT012,RT001,RT017及HB025型 CD的多重耐药率均超过80%(P<0.05)。年龄≥65岁、有手术史、重度UC、内镜检查有伪膜、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使用IFX,均为UC合并CD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显示,各危险因素总计374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校准曲线以及临床决策曲线(DCA)的评价结果显示,该预测模型的区分度、准确度以及有效性均较高。结论 CD对CIP、CC、E和TE的耐药性较高,应当引起重视,对FDX、MTZ和VA敏感性较高。年龄≥65岁、有手术史、重度UC、内镜检查有伪膜、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使用IFX,均为UC合并CD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4, 36(9):1396-1399.
摘要:主动脉钳夹是保证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术野的重要手段,但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心肌缺血以及再灌注损伤。目前临床上常采用多种措施保护心肌,其中全身麻醉药物对心肌的保护作用不容忽视。本文就目前临床常用的全身麻醉药物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进行综述,就全身麻醉药的心肌保护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展望
2024, 36(9):1400-1404.
摘要:结节性硬化症相关癫痫发作因其特定的基因机制,通常对一般抗癫痫发作药物的反应不佳。结节性硬化症的主要致病通路为TSC1或TSC2基因异常逐步导致mTOR通路的过度激活。鉴于mTOR是一个较好的抗癫痫靶点,近十余年来,有关mTOR抑制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陆续进行,为现有mTOR抑制剂的使用提供了较为充分的证据。目前第一代mTOR抑制剂中的雷帕霉素及其衍生物依维莫司已进入临床应用。本文通过综述总结证据表明,虽然没有充分证据证实雷帕霉素和依维莫司对于结节性硬化症中的皮质结节具有明显逆转作用,但是有充分证据证实雷帕霉素和依维莫司能够减少结节性硬化症相关癫痫发作的频率,且多见轻中度不良事件。此外,雷帕霉素和依维莫司仍存在局限性,即少见的严重不良事件,以及停药后癫痫发作易复发等问题。目前研究中的一些新型mTOR抑制剂可能具有不劣于雷帕霉素和依维莫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