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第35卷第1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在腮腺肿瘤诊治的实践及思考

      2023(11):1561-1565.

      摘要 (151) HTML (0) PDF 1.01 M (6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视觉领域,在医学图像处理方面,基于卷积的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具备较好的智能学习和目标区域关键信息分析处理能力,在各类医学影像的图像分割实践中表现出近似于甚至高于专业人员的智能水平。腮腺是唾液腺肿瘤好发的腺体,腮腺肿瘤是口腔颌面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对腮腺肿瘤的精准诊疗仍存在临床挑战。本研究围绕深度学习技术在腮腺肿瘤智能诊疗的应用和前景作一述评,希冀推动口腔智慧医疗的进一步深化及发展

    • 桂皮醛对关节炎大鼠炎症因子及骨桥蛋白的作用

      2023, 35(11):1566-1571.

      摘要 (104) HTML (0) PDF 5.58 M (5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桂皮醛(Cin)对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大鼠的作用及对骨桥蛋白(OPN)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只SPF级SD健康雄性大鼠,随机选取5只大鼠为对照组,其余大鼠建立Ⅱ型CIA大鼠模型。取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低剂量Cin组、高剂量桂Cin组,每组5只。造模成功后连续给药3周,1次/天,低、高剂量Cin组分别给予剂量为100、200 mg/kg的Cin灌胃处理,正常组和模型组使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处理。观察Cin对CIA大鼠关节炎评分影响,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OPN、白介素-6(IL-6)、IL-17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滑膜组织中OPN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滑膜组织中OPN的蛋白表达,RT-QPCR方法检测软骨中OPN mRNA水平,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关节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关节炎评分显著升高,血清中OPN、IL-6、IL-17和TNF-α的水平显著升高,OPN在滑膜、软骨表达水平升高,关节组织出现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和滑膜增生;与模型组比较,低、高剂量Cin组能够降低大鼠关节炎评分,显著降低血清中OPN、IL-6、IL-17和TNF-α的水平,OPN在滑膜、软骨表达水平降低,并减轻关节组织的病理损伤,高剂量Cin组作用更显著。上述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桂皮醛能够有效缓解CIA大鼠的关节炎症和关节损伤,其作用可能与降低OPN表达及血清中IL-6、IL-17和TNF-α水平有关

    • 细针穿刺细胞学在甲状腺癌中漏诊误诊原因及临床价值分析

      2023, 35(11):1572-1576+1583.

      摘要 (75) HTML (0) PDF 1.06 M (5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细针穿刺细胞学(FNAC)在所有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情况及漏诊、误诊原因,进一步探讨其在甲状腺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甲状腺FNAC的397例病例,应用穿刺涂片HE染色、细胞蜡块、免疫细胞化学、术中冰冻及术后常规组织病理切片、免疫组织化学、基因检测,根据甲状腺癌[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甲状腺滤泡癌(FTC)、甲状腺髓样癌(MTC)及未分化型甲状腺癌(ATC)]各自的细胞学特异性特征,将所有标本分为低危组和高危组,并对所有漏诊及误诊的病例进行原因分析。结果 所有的病例中,高危组243例,低危组154例,其中滤泡性肿瘤符合率为94.12%(32/34);PTC符合率为97.47%(193/198);不能确定类型的甲状腺癌及可疑MTC符合率为100%(11/11),总的误诊率为2.47%(6/243)。误诊原因可能为:腺瘤性甲状腺肿、桥本氏甲状腺炎等良性病变中,部分细胞核发生毛玻璃样改变且呈伴有乳头状增生时,容易过诊断为PTC;滤泡性肿瘤中除了大量微滤泡,典型的梁状结构更具诊断特征性,当细胞具有明显的异型性时,容易过诊断为可疑FTC。低危组随访7例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其中2例经基因检测诊断),其余均为良性病变,漏诊率为4.55%(7/154)。漏诊原因可能为:肿瘤直径小于0.5 cm,距离体表距离超过2 cm,穿刺细胞量过少,出血明显等。结论 FNAC不仅能较为准确的诊断PTC,且在其余的甲状腺癌诊断中也有相当高的应用价值,可作为所有甲状腺癌术前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同时,细胞病理医生也应及时总结各类型甲状腺癌的细胞病理学特征,结合彩超定位、免疫细胞化学及基因检测等技术,尽量为临床提供精确诊断

    • NK细胞培养及杀伤前列腺癌细胞效率的研究

      2023, 35(11):1577-1583.

      摘要 (133) HTML (0) PDF 2.53 M (4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一种高效的NK细胞体外扩增培养方法;通过检测NK细胞杀伤3种前列腺癌(PCa)细胞株的效率,鉴定其用于后期治疗PCa的可行性,为应用NK细胞过继回输治疗PCa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通过细胞因子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的诱导扩增,培养出NK细胞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所占比例以及扩增倍数;通过CCK8法检测NK细胞杀伤3种PCa细胞株PC3、LNCaP、DU145的效率及效靶比。结果 NK细胞诱导扩增成功,PBMCs诱导扩增后,NK细胞由最初的(10.97±3.28)%,扩增到占比(83.20±8.54)%以上,细胞总数扩增倍数为(251.66±19.05)倍,NK细胞扩增倍数为(1 940.17±402.22)倍。NK细胞对3种靶细胞的杀伤率差异极显著(P<0.01);NK细胞对LNCaP的杀伤效率大于对DU145的杀伤效率;对于PC3没有杀伤作用,反而促进其生长。NK细胞对PCa细胞株的最高杀伤效率分别为LNCaP(92.03±9.95)%、DU145(72.40±8.30)%、PC3(26.69±10.56)%。结论 采用细胞因子诱导扩增PBMCs的方法能够获得纯度较高、数量足够的NK细胞,为NK细胞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NK细胞对3种PCa细胞系的杀伤率差异极显著,为后续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原因及作用机制提供了方向

    • 氧化应激相关因子Nrf2、HSP70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盘组织中的表达意义及相关性分析

      2023, 35(11):1584-1588.

      摘要 (58) HTML (0) PDF 1.56 M (3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胎盘组织中氧化应激相关因子Nrf2、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分析二者相关性及滋养细胞氧化应激在IC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8年3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治疗并以剖宫产终止妊娠的ICP患者的胎盘组织标本60例,其中ICP轻度组30例,重度组30例;另收集同期正常妊娠孕妇的胎盘组织标本30例,作为正常妊娠组。采用RT-qPCR、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胎盘组织中Nrf2、HSP70的表达情况,同时分析Nrf2与HSP70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ICP轻、重度组胎盘组织中Nrf2、HSP70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妊娠组,ICP重度组胎盘组织中的表达高于轻度组,且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CP组胎盘组织中Nrf2与HSP70的表达呈正相关(r=0.980,P<0.05);ICP组平均孕周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87,P<0.01)。结论 Nrf2、HSP70均存在于人体胎盘滋养细胞中,且在ICP胎盘组织中呈高表达;ICP发生机制可能与滋养细胞氧化应激有关;Nrf2、HSP70可能相互影响,共同作用,参与了ICP的发生

    • 多囊卵巢综合征模型大鼠卵巢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

      2023, 35(11):1589-1593.

      摘要 (58) HTML (0) PDF 1.06 M (3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卵巢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 52只SPF级SD雌性大鼠(6周龄,具备规律动情周期)依照不同造模方式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26只。对照组行羧甲基纤维素灌胃建模,模型组行等量来曲唑建模。分析研究对象动情周期不在出现固定规律,且具有连续性特征时,两组均采集其血清以及卵巢组织,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促黄体生成激素(LH)、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2)、垂体泌乳素(PRL)、睾丸素等指标对大鼠内分泌改变情况进行评定分析;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使用CTGF一抗、二抗、三抗和MMP-9一抗、二抗、三抗来测定和分析两种因子在该疾病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模型组PRL、LH、睾丸素、窦前卵泡卵泡膜胞浆中CTGF、黄体中MMP-9等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FSH、E2、卵泡基底膜内MMP-9表达水平均发生显著下降趋势(P<0.05)。结论 卵巢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水平变化与该疾病中小卵泡过多表达或者排卵障碍之间存在一定关联性,MMP-9则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排卵障碍之间存在关联性

    • 阻断CXCR2对宫内绒毛膜羊膜炎大鼠胎盘组织NLRP3信号转导及Th1/Th2平衡的影响

      2023, 35(11):1594-1601.

      摘要 (56) HTML (0) PDF 2.38 M (4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阻断CXC受体2(CXCR2)对宫内绒毛膜羊膜炎(CA)大鼠胎盘组织含NLR家族Pyrin域蛋白3(NLRP3)信号转导及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2(Th1/Th2)平衡的作用。方法 48只SD孕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即对照组、SB225002组、LPS组、LPS+SB225002组,每组12只,按分组通过羊膜腔注射脂多糖(LPS)构建宫内绒毛膜羊膜炎模型,并给予CXCR2拮抗剂SB225002处理;妊娠第20天剖腹取胎,HE染色对胎盘组织进行病理形态学检查,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胎盘组织NLRP3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和Western blot法测定胎盘组织内NLRP3、ASC及Caspase-1的mRNA相对表达量和蛋白相对表达量,ELISA法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L-2、IFN-γ、IL-4、IL-5及IL-10的含量,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Th1、Th2细胞比例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经LPS诱导后孕鼠胎盘组织结构受损,炎症细胞浸润明显,血窦面积显著增加(P<0.05),NLRP3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P<0.05),NLRP3、ASC及Caspase-1的mRNA相对表达量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上调(P<0.05),血清内IL-2、IFN-γ水平显著升高而IL-4、IL-5、IL-10水平显著降低(P<0.05),Th1细胞比例和Th1/Th2比值均显著升高,Th2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与LPS组比较,经LPS诱导并给予CXCR2拮抗剂SB225002处理的孕鼠,其胎盘组织内炎症细胞浸润减轻,血窦面积显著减小(P<0.05),NLRP3阳性表达率显著降低(P<0.05),NLRP3、ASC及Caspase-1的mRNA相对表达量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下调(P<0.05),血清内IL-2、IFN-γ水平显著降低,IL-4、IL-5、IL-10水平则显著升高(P<0.05),同时,Th1细胞比例和Th1/Th2比值均显著降低,而Th2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5)。结论 阻断CXCR2对孕鼠宫内绒毛膜羊膜炎病理过程有改善作用,并有望成为早产感控的治疗靶点

    • 葛根素调节PINK1/parkin信号通路对横纹肌溶解致大鼠急性肾损伤的影响

      2023, 35(11):1602-1609.

      摘要 (62) HTML (0) PDF 4.18 M (5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葛根素是否可通过调节PTEN诱导激酶1/帕金森病相关基因(PINK1/parkin)信号通路影响横纹肌溶解诱导的急性肾损伤大鼠线粒体自噬。方法 将60只SPF级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等量生理盐水)、模型组(50%甘油10 mL/kg)、葛根素低剂量组(葛根素50 mg/kg)、葛根素中剂量组(葛根素100 mg/kg)、葛根素高剂量组(葛根素200 mg/kg)、3-MA组(腹腔注射3-MA 15 mg/kg),每组10只。3-MA组灌胃葛根素200 mg/kg同时腹腔注射15 mg/kg自噬抑制剂3-MA,各给药组连续灌胃给药7 d后,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在双侧后肢肌肉一次性注射50%甘油10 mL/kg,建立横纹肌溶解诱导的急性肾损伤大鼠模型。血清生化分析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和肌酐磷酸激酶 (CK)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水平;HE染色法观察大鼠肾组织病理变化;试剂盒法测量大鼠肾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活性氧(ROS)水平;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大鼠线粒体和自噬小体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肾脏组织LC3和线粒体的共定位信号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肾组织LC3 II/ I、PINK1、parkin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SCr、BUN、CK、TNF-α、IL-1β、IL-6水平明显升高,肾脏组织可见明显肾小球、肾小管扩张,出现空泡化、间质水肿以及炎性细胞浸润,肾脏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MDA、ROS水平,LC3标记的自噬小体与COX4标记的线粒体共定位信号以及LC3 II/ I、PINK1、parkin蛋白表达升高,SOD、GSH水平降低(均P<0.05),并可观察到大鼠肾脏明显的线粒体肿胀,线粒体脊紊乱、断裂或消失,伴有明显的空泡变性,并有少量自噬小体形成;与模型组相比,葛根素低、中、高剂量组血清SCr、BUN、CK、TNF-α、IL-1β、IL-6水平,肾脏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MDA、ROS水平明显降低,SOD、GSH水平升高,LC3标记的自噬小体与COX4标记的线粒体共定位信号以及LC3 II/ I、PINK1、parkin蛋白表达进一步升高(均P<0.05),并且大鼠肾损伤和线粒体损伤明显减轻,自噬小体数量显著增加;与葛根素高剂量组相比,自噬抑制剂3-MA明显增加横纹肌溶解诱导的急性肾损伤大鼠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加重大鼠肾损伤和线粒体损伤,减少自噬。结论 葛根素可通过PINK1/Parkin通路增强横纹肌溶解诱导的急性肾损伤大鼠线粒体自噬,进而减轻大鼠肾损伤

    •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HIF-1α、FoxM1的表达及其与黏蛋白MUC5AC、MUC5B的相关性

      2023, 35(11):1610-1614.

      摘要 (31) HTML (0) PDF 1.58 M (3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叉头框转录因子 M1( FoxM1)的表达及其与黏蛋白5AC(MUC5AC)、黏蛋白5B(MUC5B)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5月南充市中心医院行鼻内镜手术伴鼻息肉的CRS患者(CRS wNP组)和不伴鼻息肉的CRS患者(CRS sNP组)鼻窦黏膜各40例,另选取30例正常鼻腔黏膜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定量PCR(qRT-PCR)检测各组HIF-1α、FoxM1、MUC5AC、MUC5B的表达,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MUC5AC、MUC5B、HIF-1α、FoxM1在各组黏膜上皮中阳性面积均差异明显(P<0.001)。CRS wNP组和CRS sNP组各指标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qRT-PCR结果显示,各组MUC5AC、MUC5B、HIF-1α、FoxM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有明显差异(P<0.001),CRS wNP组和CRS sNP组各指标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erson分析结果显示,在伴或不伴鼻息肉的CRS组织中,HIF-1α、FoxM1与MUC5AC及MUC5B mRNA 的表达均存在正相关(P<0.001)。结论 发现在伴或不伴鼻息肉的CRS中,HIF-1α、FoxM1、MUC5AC、MUC5B的表达均上调,且HIF-1α、FoxM1均与黏蛋白MUC5AC、MUC5B正相关,HIF-1α和FoxM1可能在CRS中黏液生成增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女性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并发肺气肿的危险因素分析及相关预测模型构建

      2023, 35(11):1615-1619+1624.

      摘要 (40) HTML (0) PDF 1.36 M (2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女性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并发肺气肿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32例女性IPF并发肺气肿患者纳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186例女性单纯IPF患者纳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肺功能指标、动脉血氧分压、胸部高分辨CT(HRCT)表现类型及血清指标。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女性IPF并发肺气肿的危险因素;应用(4.1.2)R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评估模型区分度;采用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并以校正曲线及H-L检验评估其有效性。前瞻性选取2020年2月—2022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3例女性IPF患者进行外部验证。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反流性食管炎、二手烟暴露、工作中接触粉尘是女性IPF合并肺气肿的危险因素(P<0.05);基于上述各危险因素成功建立女性IPF并发肺气肿列线图模型;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UC可达0.811(95%CI:0.764~0.859),灵敏度为0.780,特异度为0.710;采用Bootstrap内部验证显示,平均绝对误差(MAE)为0.028,校正曲线趋近于理想曲线;H-L检验提示模型不存在过度拟合现象(χ2=5.764,P=0.674)。外部验证结果显示,ROC曲线AUC可达0.782(95% CI:0.711~0.854),灵敏度为0.770,特异度为0.696;校准曲线MAE为0.046,且校正曲线趋近于理想曲线;H-L检验不存在过度拟合现象(χ2=7.367,P=0.497)。结论 吸烟史、反流性食管炎、二手烟暴露、工作中接触粉是女性IPF并发肺气肿的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构建女性IPF并发肺气肿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准性与区分度

    • 便秘型与腹泻型结直肠息肉的临床特点及上皮内瘤变

      2023, 35(11):1620-1624.

      摘要 (29) HTML (0) PDF 1.01 M (3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便秘型与腹泻型结直肠息肉之间的临床特点及上皮内瘤变,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2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电子肠镜检查并发现结直肠息肉的8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统计软件分析便秘型(n=412)与腹泻型(n=440)患者的临床特点和上皮内瘤变的合并情况。结果 便秘型结直肠息肉患者以女性居多,腹泻型结直肠息肉患者以男性居多,且年龄多在50~69岁之间;便秘型患者易合并结肠黑变病和憩室,腹泻型患者易合并末端回肠炎和内痔;两类型患者息肉分布部位主要集中在左半结肠,以直肠、乙状结肠、横结肠为主;病变部位位于乙状结肠、直肠、升结肠且直径≥1.0 cm的管状腺瘤和绒毛管状腺瘤更易合并上皮内瘤变。结论 便秘型与腹泻型结直肠息肉患者在年龄、性别、合并疾病存在统计学差异,上皮内瘤变无统计学差异。对于50岁以上人群应及早进行正规肠镜检查,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病灶,对于结直肠癌的预防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NHR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2023, 35(11):1625-1631.

      摘要 (45) HTML (0) PDF 1.30 M (4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NHR)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8月—2022年4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区行冠脉造影检查的168例NSTE-ACS的患者。以Gensini积分和冠脉病变血管支数为NSTE-ACS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评估标准。依据Gensini积分,将NSTE-ACS患者分为低分组(<45分,n=89)和高分组(≥45分,n=79)。依据冠脉病变血管支数,将NSTE-ACS患者分为冠脉单双支血管病变组(n=87)和冠脉三支及以上血管病变组(n=81)。比较各组间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NSTE-ACS患者Gensini积分高分组、冠脉三支及以上血管病变组的独立影响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NHR对NSTE-ACS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 Gensini高分组、冠脉三支及以上血管病变组NHR显著升高(P<0.05)。多因素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提示,NHR是NSTE-ACS患者Gensini高分和冠脉三支及以上血管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OR=1.702,95%CI:1.135~2.551,P=0.010;OR=1.312,95%CI: 1.020~1.688,P=0.034)。ROC曲线结果显示,NHR预测NSTE-ACS患者Gensini高分的曲线下面积为0.668,最佳截断值为6.043,灵敏度为37.2%,特异度为89.9%;NHR预测 NSTE-ACS患者冠脉三支及以上血管病变的曲线下面积为0.658,最佳截断值为4.334,灵敏度为65%,特异度为62.1%。结论 NHR是NSTE-ACS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对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具有预测价值

    • 129例IgG4相关性疾病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2023, 35(11):1632-1636.

      摘要 (48) HTML (0) PDF 1.28 M (3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患者临床特征和诊治经验,探讨血清IgG4水平、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治疗方式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20年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诊断为IgG4-RD的1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受累器官、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经过以及预后情况等。结果 ①129例患者中,男女性别比为1.74:1,男性和女性的中位年龄分别为56.00(48.75,67.00)岁和50.00(37.00,56.00)岁。②眼肿胀和淋巴结肿大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最易受累的器官是淋巴结(尤以头颈部淋巴结多见)、眼睑及泪腺。③血清IgG4水平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升高分别是多器官受累和复发的危险因素。④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和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IgG4-RD都有明显的效果,两种治疗方式的复发率分别为13.64%及23.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患者病情更为严重有关。⑤对于部分情况特殊的IgG4-RD患者(压迫重要器官、不可逆性纤维化等)需行手术治疗,但不能降低复发率。 结论 IgG4-RD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组织,血清IgG4水平升高可能是多器官受累的危险因素,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升高则可能是复发的危险因素,但有待进一步的大样本研究证实,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都是IgG4-RD的有效治疗手段,部分情况下也可考虑手术,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抉择

    • 结肠癌组织THBS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远期生存的关系

      2023, 35(11):1637-1641+1646.

      摘要 (53) HTML (0) PDF 1.75 M (3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讨结肠癌组织血小板凝血酶蛋白1(THBS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远期生存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4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惠东县人民医院消化科收治的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108例,收集手术切除的结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THBS1表达情况,并对比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结肠癌组织THBS1表达。术后随访3年,根据患者的生存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采用Kaplan-Meier曲线和Log-rank检验分析结肠癌组织THBS1不同表达患者生存情况,另采用Cox回归分析法分析结肠癌组织THBS1表达与远期生存的关系。结果 THBS1在结肠癌组织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不同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位置、大体分型的结肠癌患者的癌组织THBS1阳性表达率无差异(P>0.05),TNM分期Ⅲ期、低分化、肿瘤浸润至肌层及脏层腹膜患者癌组织THBS1阳性表达率高于TNM分期Ⅰ/Ⅱ期、中/高分化、肿瘤浸润至黏膜及黏膜下层患者(P<0.05);结肠癌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为79.63%,经Log-rank检验,结肠癌THBS1阳性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患者(P<0.05);年龄>60岁、TNM分期Ⅲ期、低分化、肿瘤浸润至肌层及脏层腹膜以及结肠癌组织THBS1阳性表达均是结肠癌患者远期生存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THBS1在结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与TNM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等临床病理特征有关,且均为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远期生存的影响因素

    • 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与EMR术治疗老年胃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

      2023, 35(11):1642-1646.

      摘要 (40) HTML (0) PDF 1.38 M (4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老年胃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19年12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息肉共158枚)老年胃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8,息肉78枚)和观察组(n=42,息肉80枚),对照组行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观察组行EMR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临床疗效、氧化应激指标,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复发率,并分析胃息肉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0.48%)显著高于对照组(71.05%)(P<0.05);术前,两组患者血清羟色胺(5-HT)、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血清5-HT均升高,血清GSH-Px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38%)低于对照组(15.79%)(P<0.05);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息肉直径为胃息肉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内镜下EMR术治疗老年胃息肉疗效显著,相较于高频电凝切除术,可有效促进术后恢复,且氧化应激反应小,安全性较好,术后复发与手术方法无明显关联,主要影响因素为患者年龄及息肉直径

    • 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与冠心病PCI术后预后的相关性

      2023, 35(11):1647-1651+1656.

      摘要 (41) HTML (0) PDF 1.55 M (3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本院因冠心病心力衰竭行PCI术的患者176例,根据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148)与预后不良组(n=28)。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PCI术前、术后动态心电图指标变化(心率、心搏数、最长R-R间期及心率变异性参数24 h内全部正常的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连续24 h的5 min正常R-R间期标准的均值(SDNN Index)、5 min窦性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正常的相邻心动周期间差值的均方根(r-MSSD)及三角指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冠心病心力衰竭PCI术后预后的相关因素;创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术前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力衰竭PCI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预后良好组术前比较,预后不良组术前心率、心搏数升高,最长R-R间期、SDNN、SDANN、SDNN Index、r-MSSD及三角指数降低(P<0.05);与术前相比,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术后心率、心搏数降低,最长R-R间期、SDNN、SDANN、SDNN Index、r-MSSD及三角指数升高(P<0.05);与预后良好组单支、多支病变相比,预后不良组单支、多支病变患者术前心率、心搏数升高,最长R-R间期、SDNN、SDANN、SDNN Index、r-MSSD及三角指数降低(P<0.05);两组单支、多支病变患者之间术前心率、心搏数、最长R-R间期、SDNN、SDANN、SDNN Index、r-MSSD及三角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术前SDNN、SDANN、SDNN Index、r-MSSD及三角指数为冠心病心力衰竭PCI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术前SDNN、SDANN、SDNN Index、r-MSSD、三角指数对冠心病心力衰竭PCI术后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较高,联合检测时敏感度、特异度及ROC曲线下面积更高。结论 术前动态心电图异常改变对冠心病心力衰竭PCI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较高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细胞癌血管生成及侵袭转移的相关性

      2023, 35(11):1652-1656.

      摘要 (42) HTML (0) PDF 1.31 M (3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肝细胞癌血管生成及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75例肝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HBV感染分为感染组(n=44)及未感染组(n=31)。收集临床基本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34表达水平,分析微血管密度变化。分析VEGF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采用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HBV感染与肝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HBV感染与肝细胞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 HBV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者VEGF、CD34、微血管密度水平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VEGF表达阴性组对比,VEGF表达阳性组微血管密度水平明显升高(P<0.05)。HBV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在不同年龄、性别、甲胎蛋白、肿瘤直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HBeAg表达、TNM分期、包膜浸润、Edmondson分级、侵袭转移及术后复发转移率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HBV未感染组患者生存期明显长于HBV感染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感染可能通过上调VEGF、CD34表达,促进肿瘤血管的生存,进而促进肝细胞癌的生长、浸润和转移,缩短患者生存期

    • 丙泊酚静脉麻醉与七氟烷吸入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凝血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2023, 35(11):1657-1661.

      摘要 (52) HTML (0) PDF 1.02 M (2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丙泊酚静脉麻醉与七氟烷吸入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凝血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146例结肠癌患者,使用简单随机分组分为丙泊酚组和七氟烷组,每组73例。两组均行结肠癌根治术治疗,丙泊酚组以丙泊酚、瑞芬太尼行麻醉维持,七氟烷组以七氟烷吸入性麻醉维持。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麻醉前、麻醉诱导后30 min、麻醉诱导后90 min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粘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变化,检测两组患者术前1 d、术后1 d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体液免疫[免疫球蛋白A(IgA)、IgM及IgG]及细胞免疫[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功能变化,分析其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丙泊酚组术中出血量为(75.41±12.15)mL,七氟烷组术中出血量为(78.04±15.06)m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后30、90 min两组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均较麻醉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期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d D-D、FIB均较术前1 d升高,丙泊酚组变化幅度低于七氟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组术后1 d体液免疫指标较术前1 d未出现显著变化(P>0.05);七氟烷组术后1 d IgM、IgG较术前1 d下降,且低于同期丙泊酚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 CD+4、CD+4/ CD+8、NK细胞均较术前1 d下降,丙泊酚组变化幅度低于七氟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七氟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七氟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与七氟烷对结肠癌患者围术期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相仿,但丙泊酚对患者凝血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较七氟烷更低,故在促进术后早期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作用更为明显

    • 超声引导下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手术中的风险-效益评价

      2023, 35(11):1662-1668.

      摘要 (41) HTML (0) PDF 1.44 M (2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基于多准则决策模型评价超声引导下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手术中的风险效益。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9月于苏州大学附属无锡九院行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手术的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行全身麻醉,观察组于全身麻醉诱导前20 min行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情况、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后镇痛满意度评分及术后住院时间,并对比两组不良发反应发生情况。建立超声引导下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手术中的效益与风险多准则决策(MCDM)分析模型,采用RevMan5.3软件合并数据,得出各效益指标和风险指标效应值,采用Hiview3软件计算出两组的效益值、风险值和效益-风险总值,改变效益-风险中一级指标的权重来并评价模型的灵敏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舒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显著降低,术后4、8、12 h的静息VAS评分明显降低,PACU停留时间、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后镇痛满意度评分明显增加(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效益高、风险低,当效益和风险都重要时,观察组、对照组的效益-风险总值分别为71、58,且观察组100%优于对照组,MCDM评价模型的稳定性较好。结论 与传统全身麻醉相比,超声引导下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手术中的获益高于风险,且效益-风险更优,可用于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手术镇痛

    • 调节肠道菌群对类风湿关节炎并肺间质病变患者的治疗作用

      2023, 35(11):1669-1672+1678.

      摘要 (33) HTML (0) PDF 1.04 M (3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调节肠道菌群对类风湿关节炎并肺间质病变(RA-ILD)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2年7月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RA-IL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调节肠道菌群的药物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进行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变化、肺功能指标[1秒用力肺活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血清指标水平[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涎液化糖链抗原-6(KL-6)]及CT评分,并记录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晨僵时间均减少(P<0.05),且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RF、ESR、MMP-9、KL-6水平及CT评分均降低,FEV1、FVC、FEV1/FVC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改善效果更佳(P<0.05),总有效率更高(88.89% vs 72.22%,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来氟米特、尼达尼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并肺间质病变患者的基础上,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进行补充治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调节类风湿因子和纤维调节因子水平,疗效显著

    • miR-155-5p和TRIP1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2023, 35(11):1673-1678.

      摘要 (47) HTML (0) PDF 2.13 M (3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miR-155-5p及甲状腺激素受体因子13(TRIP13)在结直肠癌(CRC)中的表达水平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5月本院经病理确诊的78例CR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CR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miR-155-5p、TRIP13 mRNA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染色法测定CR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TRIP13蛋白表达情况;分析miR-155-5p、TRIP13蛋白表达对CRC患者预后的影响;采用Kaplan-meier分析组织中miR-155-5p、TRIP13蛋白对CRC患者预后的影响;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CRC组织中miR-155-5p与TRIP13 mRN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多因素Cox回归分析CR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CRC组织miR-155-5p、TRIP13 mRNA表达水平及TRIP1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CRC组织中miR-155-5p、TRIP13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位置、浸润深度无关(P>0.05),与患者TNM分期、肿瘤分化、淋巴结转移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miR-155-5p高表达组5年内生存率(42.50%)低于低表达组(71.05%);TRIP13蛋白阳性组5年内生存率(43.48%)低于阴性组(75.00%);CRC组织中miR-155-5p与TRIP13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91,P<0.05);Cox回归显示,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miR-155-5p、TRIP13是CR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CRC组织中miR-155-5p、TRIP13表达上调,并与CRC的进展和患者的预后有关,检测miR-155-5p、TRIP13表达情况有助于患者的预后评估

    • 膀胱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生存分析

      2023, 35(11):1679-1683.

      摘要 (74) HTML (0) PDF 1.19 M (5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对膀胱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2月—2021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8例膀胱癌根治术患者。其中女性患者18例,平均年龄65岁,男性患者130例,平均年龄63岁。分期Tis 1例,Ta 4例,T1 34例,T2a 25例,T2b 42例,T3 32例,T4 10例。淋巴结转移23例,无淋巴结转移125例。截止随访时间2022年5月存活78例,死亡70例。采用电话随访和门诊检查随访对所有患者进行调查,回顾式随访查看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基本信息和术后生存情况,多因素Cox分析影响生存的因素。结果 年龄≥70岁的患者比<70岁的患者死亡相对风险度增加0.952倍;病理高级别患者比病理低级别患者死亡相对风险度增加1.378倍;T3期及以上分期患者相较Tis、T1、T2期患者死亡相对风险度增加0.929倍,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患者比Tis、T1、T2期患者死亡相对风险度增加3.575倍;腹腔镜手术患者比开腹手术患者死亡相对风险度增加1.265倍。结论 更小的年龄、更低的病理级别、更早的分期和合理的手术方式可以带给患者更好的生存情况。年龄、病理级别、病理分期、手术方式是影响患者预后生存情况的因素

    • 不同糖代谢异常状态对胃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分析

      2023, 35(11):1684-1687.

      摘要 (28) HTML (0) PDF 1.27 M (3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糖代谢状态对胃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黄冈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胃癌患者110例,术前依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分为糖尿病组23例、糖耐量降低组31例及正常血糖组56例。所有患者均行胃癌根治术,且于术后接受含铂类规范化疗6个疗程。于患者入院开始随访至2022年1月或患者死亡,采用门诊、电话等方式随访,记录患者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比较各组临床特征、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情况。结果 3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和体质指数(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组织学分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TNM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淋巴结转移N1高于糖耐量降低组和正常血糖组(P<0.05);而糖耐量降低组和正常血糖组淋巴结转移N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短于糖耐量降低组和正常血糖组(P<0.05);糖耐量降低组与正常血糖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糖代谢状态对胃癌根治术患者预后影响较大,其中伴糖代谢异常患者预后较差

    • 血清PG-Ⅰ/II联合胃镜检查在高危HP相关性胃癌中的诊断价值

      2023, 35(11):1688-1692.

      摘要 (35) HTML (0) PDF 1.46 M (3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水平及PG-Ⅰ/PG-Ⅱ比值(PGR)联合胃镜检查在高危幽门螺杆菌 (HP)相关性胃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并经病理学证实的105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组织病理检测结果分为胃癌组(n=30)、浅表性胃炎组(n=40)和萎缩性胃炎组(n=35),并纳入50例同期来院参加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对比上消化道疾病患者HP感染状况及阳性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PG-Ⅰ、PG-Ⅱ水平,并进行胃镜检查,分析血清PG水平联合胃镜诊断HP相关性胃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胃癌组血清PG-Ⅰ、PGR水平低于浅表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和对照组,PG-Ⅱ水平高于浅表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和对照组(P<0.05),萎缩性胃炎组血清PG-Ⅰ、PGR水平低于浅表性胃炎组和对照组,PG-Ⅱ水平高于浅表性胃炎组和对照组(P<0.05),而浅表性胃炎组和对照组血清PG-Ⅰ、PG-Ⅱ、PGR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胃癌组Hp阳性率高于浅表性胃炎组和萎缩性胃炎组(P<0.05),而萎缩性胃炎组和浅表性胃炎组Hp阳性率比较无差异(P>0.05)。PG-Ⅰ/II联合胃镜诊断高危Hp相关性胃癌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43%、93.33%、90.67%、80.00%、97.14%,均显著高于血清PG-Ⅰ/II和胃镜单独诊断(P<0.05)。结论 PG-Ⅰ/II阳性患者中序贯进行胃镜检查可提高胃镜检查的针对性,进而可有效提高高危Hp相关性胃癌检出率,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 MRI扫描技术对宫颈癌精准分期及同步放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分析

      2023, 35(11):1693-1698.

      摘要 (41) HTML (0) PDF 2.42 M (4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并分析磁共振成像(MRI)扫描技术对宫颈癌精准分期及同步放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为宫颈癌且未进行同步放化疗的6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MRI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评估MRI对宫颈癌精准分期的诊断价值。对所有患者实施同步放化疗,于治疗后2个月评估疗效,并对比治疗前后瘤体积、容量转移常数(Ktrans)、回流速率常数(Kep)、容积分数(Ve值)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变化情况。根据患者疗效情况分为缓解组(n=45)和无效组(n=18),对比两组治疗前肿瘤体积及定量参数变化水平,采用受试者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MRI扫描技术对宫颈癌同步放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 MRI检查与金标准对宫颈癌患者T、N分期的诊断一致性均较高(Kappa=0.799、0.823,P<0.05)。经2个月的同步放化疗后,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1.43%(45/63);治疗后患者的肿瘤体积、Ktrans、Kep、Ve均显著低于治疗前,ADC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缓解组患者的肿瘤体积、Ktrans、Kep、Ve均显著低于无效组,ADC明显高于无效组(P<0.05);治疗前肿瘤体积、Ktrans、Kep、Ve、ADC及其联合检测在预测宫颈癌患者疗效中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35、0.696、0.644、0.651、0.742、0.848(P<0.05)。结论 MRI扫描技术对宫颈癌患者术前分期有较高的诊断鉴别价值。宫颈癌患者在进行同步放化疗后,可明显缩小肿瘤体积,提高ADC值,临床可通过MRI扫描技术对患者同步放疗疗效进行有效预测

    • 慢性活动性EBV感染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水平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2023, 35(11):1699-1705+1710.

      摘要 (27) HTML (0) PDF 1.39 M (3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CAEBV)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水平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64例CAEBV患者为CAEBV组,同期64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者为IM组,64例体检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比较3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外周血NK细胞、B细胞水平以及CD3+、CD4+、CD8+、CD4+CD28+、CD8+CD28 +、CD4+CD25+、DR+CD8+、CD38+CD8+、CD4+和CD8+ 初始T细胞、记忆T细胞亚群水平。对CAEBV患者进行随访,根据患者结局分为存活组(n=49)和死亡组(n=15),收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两组上述各指标水平,并对两组预后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指标进一步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IM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CD3+、CD4+、CD8+、CD4+CD25+、DR+CD8+、CD38+CD8+、效应记忆CD4+CD62L-CD45RO+、效应记忆CD8+CD62L-CD45RO+更高,而NK细胞、B细胞水平、CD4+CD28+、CD8+CD28+、初始CD4+CD62L+CD45RA+、初始CD8+CD62L+CD45RA+水平更低(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CAEBV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CD3+、CD4+、CD8+、NK细胞、B细胞水平、CD4+CD28+、CD8+CD28+、初始CD4+CD62L+CD45RA+、初始CD8+CD62L+CD45RA+水平更低,CD4+CD25+、DR+CD8+、CD38+CD8+、效应记忆CD4+CD62L-CD45RO+、效应记忆CD8+CD62L-CD45RO+更高(均P<0.05)。IM组及CAEBV组各指标水平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在EBV DNA拷贝数、血小板计数、总胆红素、AST、白蛋白、血清铁蛋白、CD4+CD28+、CD38+CD8+、初始CD4+CD62L+CD45RA+、初始CD8+CD62L+CD45RA+水平上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BV DNA>105拷贝/mL、血小板计数<50×1012/L、白蛋白<30g/L以及血清铁蛋白>5 000 μg/L是CAEBV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TH〗结论 AEBV患者存在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及免疫功能紊乱,EBV DNA>105拷贝/mL、血小板计数<50×1012/L、白蛋白<30g/L以及血清铁蛋白>5 000 μg/L是影响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需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 男性催乳素细胞腺瘤的研究进展

      2023, 35(11):1706-1710.

      摘要 (52) HTML (0) PDF 1.28 M (5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催乳素细胞腺瘤是最常见的功能性垂体腺瘤,其临床表现可因年龄、病程和性别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男性催乳素细胞腺瘤往往起病隐匿,就诊时多为大腺瘤,且往往有一定侵袭性。与女性相比,男性催乳素细胞腺瘤的确诊年龄偏大,催乳素水平更高,并发症也较明显。因此,男性催乳素细胞腺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挑战性。及时的诊断和规范化的治疗催乳素细胞腺瘤对维持正常垂体功能、预防肿瘤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综述系统分析总结男性催乳素细胞腺瘤的主要临床特点、并发症、病理特点以及治疗,为男性催乳素细胞腺瘤的诊疗提供参考

    • 逼尿肌无力的治疗进展

      2023, 35(11):1711-1716.

      摘要 (140) HTML (0) PDF 1.08 M (20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逼尿肌无力(DU)主要分为特发性、神经源性和肌源性,是一项复杂的、多因素的病理过程,发病率随着年龄提升,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但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也缺乏一套有效的、标准化的治疗方案,尚属于泌尿外科较为偏僻的领域。近年来,其治疗也随着DU研究的不断深入而有所进步。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康复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干细胞基因治疗以及中医药治疗,但单一手段的疗效往往不尽如人意。本综述通过查阅近几年相关文献,对现阶段临床上治疗DU的方案进行总结,旨在为临床上有效治疗DU提供参考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西部医学》编辑部     蜀ICP备18038379号-4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小天竺街75号财富国际18F-1号    邮政编码:610041
电话:028-85570072/85588403    E-mail:xbyxqk@163.com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