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医学》是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南充市中心医院主办,《西部医学》编辑部出版的医学综合类学术期刊,现为月刊。 其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期刊出版形式规范》第一批合格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

《西部医学》1989年创刊,2003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 CN 51-1654/R,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2-3511。国内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四川省报刊发行局发行,邮发代号62-243 海外由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发行,邮发代号BM 2902

《西部医学》主要栏目:专家述评、指南与共识、基础医学研究、临床医学研究 、影像医学研究 、临床药学 、检验医学、综述等。

 

    快速检索
    过刊检索
    全选反选导出
    显示模式:
    2023(9):1249-1251, DOI:
    摘要: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病隐匿、症状不典型,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漏诊率及高误诊率的特点,是住院患者院内可预防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来,虽然各级医院都已加强对VTE防治和管理的关注,但在防治质量与整体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缺陷,缺乏统一质控指标。本文通过对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质量评价与管理指南的回顾,对指南的意义、VTE防治的重点人群及关键评估时间点、防治质量评价核心指标等进行详细的解读,以便为科学地评价VTE管理与防治质量提供依据,最终减少医院相关性VTE事件的发生。
    2023(9):1252-1255 1263, DOI:
    摘要:
    近年来,我国创伤中心事业蓬勃发展,显著改善了多发伤的救治质量。随着DRG分组付费和新病案首页编写要求等政策的出现,多发伤病历的书写和诊断出现一些新问题。为更好地指导多发伤病历书写与诊断,国家创伤医学中心专家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创伤急救与多发伤学组、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和《创伤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共同牵头,由具有丰富多发伤救治经验的专家组成共识编写团队联合发布了《多发伤病历与诊断:专家共识意见(2023版)》(以下简称“共识2023版”)。本文介绍了共识2023版的基本情况,详细解读了共识2023版中对多发伤定义和分型的解释以及多发伤病历诊断书写过程中的要求,供创伤救治医务人员参考。
    2023,35(9):1256-1263, DOI:
    摘要:
    目的 探究微小RNA 217(miRNA-217)对口腔癌细胞中内质网应激介导的自噬与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培养人口腔癌细胞和人正常口腔角质形成细胞,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细胞中miR-217与高迁移率族蛋白 A2(HMGA2)表达水平;将人口腔癌细胞系SAS分为对照组、miR-NC组、miR-217 mimic组和miR-217 mimic+4-PBA组4组,脂质体法进行转染和内质网应激抑制剂4-苯丁酸处理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Hoechst33342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中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测定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LC3I、LC3II及Beclin-1的表达水平,RT-qPCR和Western Blot测定细胞内质网应激相关分子CCAAT/增强予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及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2(Caspase-12)的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实验和Western Blot验证miR-217对HGMA2的靶向作用。结果 与人正常口腔角质形成细胞HNOK比较,人口腔癌细胞HSC3、SAS、SCC15、FaDu中miR-217相对表达量下调而HMGA2相对表达量上调(P<0.05);与对照组比较,miR-217 mimic组SAS细胞凋亡率升高,有大量呈亮蓝色高荧光的凋亡细胞,LC3荧光强度升高,LC3-Ⅱ/LC3-Ⅰ比值与Beclin-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上调,GRP78、CHOP、Caspase-12 mRNA相对表达量与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上调(P<0.05);而与miR-217 mimic组比较,miR-217 mimic+4-PBA组SAS细胞凋亡率下降,呈亮蓝色高荧光的凋亡细胞明显减少,LC3荧光强度降低,LC3-Ⅱ/LC3-Ⅰ比值与Beclin-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下调,GRP78、CHOP、Caspase-12 mRNA相对表达量与蛋白相对表达量也均下调(P<0.05);HMGA2与miR-217在特定区域存在碱基互补现象,且miR-217靶向负调控HGMA2表达。结论 miR-217可能通过促进内质网应激途径诱导口腔癌细胞发生自噬与死亡,其机制可能与靶向负调控HMGA2表达相关。
    2023,35(9):1264-1269, DOI:
    摘要:
    目的 探究P300/CBP相关因子(PCAF)在人膀胱癌(BCa)细胞DNA损伤修复与肿瘤干细胞干性维持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Ad-PCAF RNAi转染人膀胱癌细胞系5637,荧光显微镜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效果,选择顺铂诱导膀胱癌细胞DNA损伤,MTS法检测损伤细胞的增殖活性,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损伤细胞内PCAF与γ-H2AX的募集情况,细胞彗星实验分析顺铂诱导细胞DNA损伤的程度;从膀胱癌细胞中分选CD44+标记的肿瘤干细胞,Western blot检测Bca干细胞标志物67LR、OCT4及YAP1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细胞成球实验检测细胞干性变化。结果 Ad-PCAF RNAi转染5637细胞后,明显抑制了细胞中PCAF表达(P<0.05);在下调PCAF表达后,20、40、60、80、100 nmol/L的顺铂处理下5637细胞活性下降,增强了5637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细胞内γ-H2AX焦点形成明显增加,细胞拖尾较长,拖尾细胞数目和尾距均增加(P<0.05);经分选得到CD44+比例为93%且67LR、OCT4及YAP1蛋白呈阳性表达的膀胱癌干细胞,通过下调PCAF表达,肿瘤干细胞的球体体积变小,成球个数也减少(P<0.05)。结论 通过下调PCAF的表达能够抑制膀胱癌细胞DNA损伤修复,调控肿瘤干细胞的干性维持。
    2023,35(9):1270-1275+1281, DOI:
    摘要:
    目的 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羧肽酶A4 (CPA4)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0月手术切除经临床病理诊断确诊的TNBC早期患者168例,同期非TNBC共40例,同期乳腺包块切除后诊断乳腺增生组织20例。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NBC组织中CPA4,干性相关蛋白醛脱氢酶1、NANOG,上皮-间质转换(EMT)相关蛋白E-cadherin、Vimentin表达。分析168例TNBC中CPA4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关系。敲除MDA-MB-231细胞中CPA4(siCPA4),观察对细胞克隆形成、细胞成球、侵袭及迁移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TNBC组织中CPA4表达率57.14%,明显高于非TNBC的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9,P=0.025),TNBC中CPA4表达明显高于乳腺增生组织的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850,P=0.002)。TNBC中CPA4表达与患者年龄、绝经状态、脉管浸润、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PA4阳性组淋巴结转移率为59.4%,CPA4阴性组淋巴结转移率为3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08,P=0.009)。CPA4阳性组Ki-67为84.4%,而CPA4阴性组Ki-67为7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81,P=0.034)。168例TNBC中CPA4表达与患者ALDH1(χ2=1.575,P=0.209)无关,但与NANOG(χ2=4.205,P=0.040)、E-cadherin(χ2=11.764,P=0.001)、Vimentin(χ2=4.797,P=0.029)、EGFR(χ2=4.057,P=0.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iCPA4抑制TNBC克隆形成,细胞成球,迁移与侵袭,抑制ALDH-1、NANOG、vimentin表达,促进E-cadherin表达。结论 CPA4在TNBC干性进展及EMT转换过程中可能发挥一定作用,CPA4可能是反应TNBC侵袭、转移表型的重要治疗靶点。
    2023,35(9):1276-1281, DOI:
    摘要:
    目的 研究LY294002对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CARAS)大鼠氧自由基、TRPV1神经元敏感性及TSLP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健康组(健康大鼠常规饲养)、模型组(卵蛋白致敏和鼻部滴注攻击法建立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大鼠模型)、治疗组(模型+静脉注射LY294002 0.5 mg/kg)、对照组(模型+布地奈德气雾剂)。ELISA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SLP表达,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SOD,TBA法检测MDA,HE 染色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检测TRPV1表达,免疫印迹检测NF-кB、IкB蛋白表达。结果 与健康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支气管及周围产生大量炎性细胞,支气管黏膜水肿、增厚,管腔狭窄,黏液分泌增多;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肺组织病理明显有所改善。与健康组相比,模型组TRPV1、MDA、TSLP、NF-кB升高,SOD、IкB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与对照组TRPV1、MDA、TSLP、NF-кB降低,SOD、IкB升高(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各指标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 通过抑制TRPV1、TSLP、MDA并促进SOD表达,降低了CARAS大鼠气道神经源性炎症、防止气道高反应性的产生并改善了氧化应激损伤及病理水平,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2023,35(9):1282-1286, DOI:
    摘要:
    目的 研究核受体共激活因子5 (NCOA5)对卵巢癌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常规培养卵巢癌细胞株SKOV-3、A2780、OC3、HO-8910和正常卵巢上皮细胞系IOSE80,Western blot检测各细胞中NCOA5蛋白的表达水平。选取高表达NCOA5的卵巢癌细胞SKOV-3 和A2780,各分为si-NC组、si-NCOA5组,并分别转染NC siRNA和NCOA5 siRNA。Boyden实验检测各组细胞侵袭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转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上皮间质转(EMT)相关蛋白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和Slug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NCOA5在卵巢癌细胞中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在SKOV-3和A2780细胞中干扰NCOA5的表达均显著抑制卵巢癌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 (P<0.05),并促进EMT相关蛋白E-cadherin的表达,抑制细胞中EMT相关蛋白N-cadherin、vimentin和Slug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 NCOA5促进卵巢癌侵袭转移能力,具有作为卵巢癌新型预后生物标志物和治疗分子靶点的潜力。
  • 查看更多
    快速检索
    过刊检索
    全选反选导出
    显示模式:
    2020,32(3):322-323, DOI:
    [摘要] (1906) [HTML] (0) [PDF 368.52 K] (3230)
    摘要:
    【摘要】本文对我军队作为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参与武汉金银潭医院历时8天的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疫情一线救援工作中前期医护人员穿戴三级医疗防护装备后出现的主观不良身心体验,主要是防护装备方面的体验进行访谈沟通及记录,具体包括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物资的穿戴经验归纳总结,希为更多即将奔赴或战斗在前线医护人员提供更多的共享借鉴经验,提高医护人员身处疫区的最佳适应能力,共同打赢这场防疫自卫战。
    2020(6):781-784, DOI:
    [摘要] (1325) [HTML] (0) [PDF 881.90 K] (3106)
    摘要: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是一项新型的血液净化技术,模式多样,可以提供肾腱替代、容量控制、内毒. 素吸附、细胞因子及二氧化碳清除等多方面作用,可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救治。但CRRT治疗过程中存在一 定风险和相关并发症,在新冠肺炎的救治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客观需求,谨慎开展,该文主要陈述笔者关于CRRT在新型 冠病毒肺炎中应用的不同理解与看法。
    2020,32(3):319-321, DOI:
    [摘要] (2227) [HTML] (0) [PDF 488.40 K] (2887)
    摘要:
    【摘要】本文对参与救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患者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进行原因分析,发现医护人员对危险因素的感知水平较高;扮演角色多,任务重;与常规护理工作差异大,穿戴防护服后工作强度高,战线长;医护人员自身期望值高;患者情绪波动大,期望值较高。根据上述原因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为救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建设提供帮助。
    2020(3):313-315, DOI:
    [摘要] (2735) [HTML] (0) [PDF 594.68 K] (2734)
    摘要:
    【摘要】目前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Cov)感染的肺炎疫情进入了一个严峻且复杂的局面,疫情防控和救治形势十分严峻。现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病情演化规律的认识,疾病确切的发病机理,尤其是发生重症化的机理尚不完全清楚。本文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分子通路的角度,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靶点,探讨2019-nCov可能对NCP患者的心脏损害及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危害。
    2020,32(3):316-318, DOI:
    [摘要] (1914) [HTML] (0) [PDF 537.56 K] (2353)
    摘要:
    【摘要】随着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疫情进入关键阶段,医护人员和医疗物资短缺的问题也日渐突出。本研究通过设计方案改变隔离病区工作模式,平面化分区管理隔离病区,减少进入隔离区的医护人员,减轻他们的工作负担,减少他们的感染机会,同时减少医疗用防护物资的消耗,对提高抗疫效能,早日打赢这场疫战具有重要意义。
    2020(5):626-627+632, DOI:
    [摘要] (1110) [HTML] (0) [PDF 596.36 K] (2313)
    摘要:
    【摘要】 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 Cov 2)感染疫情呈暴发状态,人群普遍易感,已出现儿童病例。随着疫情高峰及更多地区开展病原检测,儿童感染病例有增多趋势,应予高度重视。SARS Cov 2隐匿性及感染性强,部分儿童感染者仅以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为了预防进行消化内镜诊疗中该病毒感染,避免交叉感染,制定和落实相关防控措施及规程刻不容缓。在疫情未控制期间,原则上如非必须,应推迟消化内镜诊疗,急危重症紧急处置设绿色通道。但必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规范,做好个人防护。根据《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儿童消化内镜中心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方案》等,结合四川省儿童消化内镜诊疗和感控特点,就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儿童消化内镜诊疗的防护、内镜消毒及检查诊疗后处理等制定以下防控措施及规程,以期指导临床控制该病毒感染。
    2020(6):790-802, DOI:
    [摘要] (1612) [HTML] (0) [PDF 1.54 M] (2206)
    摘要:
    脊髓损伤(SCI)患者的功能恢复是神经修复领域最具挑战的任务之一。为探索SCI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期 的有效神经修复方法,中国神经修复学会(CANR)于2016年首次发布了《脊髓损伤神经修复临床治疗指南(中国版 2016)》。鉴于近年该领域的快速发展,国际神经修复学会(IANR)和CANR共同修订发布了《脊髄损伤神经修复临床治 疗指南(IANR/CANR 2019年版)》,本刊在此全文首发《脊髓损伤神经修复临床治疗指南(IANR/CANR2019年版》中文 版。该指南为SCI患者提供了全面的管理策略,包括评估与诊断、院前急敕、治疗策略、康复训练以及并发症管理。当 前,诸多临床试验已经证明很多神经修复策略对于促进SCI患者功能恢复和改善生活质量是有益的。此外,临床前期研 究成果为SCI治疗提供了许多有前景的神经修复策略。本指南可为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提供一种神经修复治疗标准和 (或)参考,最大程度恢复SCI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2020(8):1104-1109, DOI:
    [摘要] (746) [HTML] (0) [PDF 816.36 K] (2157)
    摘要:
    目的 探讨盘龙七片对大鼠胫骨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58只8周龄、SPF级SD雄性大鼠为实验大鼠,分为造模大鼠(n=48)与Sham组大鼠(n=10)。建立胫骨骨折模型大鼠,并将模型大鼠分为 Model组、盘龙七片组(Treat组)、β-catenin抑制剂组(XAV-939)及盘龙七片+β-catenin抑制剂组(Treat+XAV 939组)4组,每组10只。X光片观察大鼠胫骨骨折愈合状况;骨密度测定仪检测胫骨骨矿物质密度值(BMD);HE染色观察大鼠骨折部位结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ALP、bFGF、TNF α、IL 1β;免疫印迹法检测骨组织中p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Wnt3、β 链蛋白(β=Catenin)及淋巴增强因子1(LEF1)蛋白表达。结果 与Sham组相比,Model组骨组织影像学愈合评分、BMD、ALP、bFGF水平、Wnt3、β-Catenin、LEF1蛋白表达降低,TNF α、IL 1β水平升高;与Model组相比,Treat组骨组织影像学愈合评分、BMD、ALP、bFGF水平、Wnt3、β Catenin、LEF1蛋白表达升高,TNF α、IL 1β水平降低;Treat+XAV 939组骨组织影像学愈合评分、BMD、ALP、bFGF水平、Wnt3、β-Catenin、LEF1蛋白表达高于XAV 939组,TNF α、IL 1β水平低于XAV 939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盘龙七片可促进大鼠胫骨骨折愈合,其机制与抑制Wnt/β-catenin通路、缓解骨折大鼠机体炎症反应有关。
    2020(5):638-642+646, DOI:
    [摘要] (1490) [HTML] (0) [PDF 886.57 K] (2146)
    摘要:
    【摘要】 目的 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 与病毒核酸检测在201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诊断及疗效评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南充市中心医院确诊并收治的18 例 COVID-19 患者行。将患者核酸检测结果、CT检查结果及CT 表现进行汇总,分析其在COVID-19诊断及疗效评判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18 例确诊病例中,首诊核酸检测和胸部CT检查中,核酸阳性14例(71.78%),阴性4 例;胸部CT 有肺炎表现15例(83.33%)),无肺炎表现3例,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二次及第三次复查时,核酸检测阳性率与CT检查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核酸检测阳性病例中,均在胸部CT上有病毒肺炎表现。CT表现为胸膜下区域见片状、絮状、结节状的渗出影,往往以双下肺为主,病灶中以磨玻璃密度影(GGO)为主要表现,危重症者GGO 大片融合及网格状改变,亦有典型的“白肺“征象。结论 CT检查不仅在早期临床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疗效的评判中也是不可替代的。因此有机的结合核酸检测及CT检查,普及胸部CT检查对COVID-19疑似患者的筛查,能够实现COVID-19防治的早发现,可有效的控制疫情的蔓延。
    2020(8):1093-1097, DOI:
    [摘要] (743) [HTML] (0) [PDF 1.01 M] (2082)
    摘要:
    目的 探讨能谱CT多参数成像改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图像质量的价值。方法 纳入2020年1月27日~2月20日确诊为COVID 19的15例患者胸部能谱CT影像学资料,共发现53处磨玻璃样病灶(磨玻璃结节组),23处实性病灶(实性结节组)。使用患者能谱CT的原始数据分别重建混合能量图像、最佳单能量图像和水基图像,在三种图像同一位置以相同大小(ROI)测量病灶的CT值(水基图测量水值)、相邻正常肺组织的CT值和标准差(SD),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并对三种图像质量进行主、客观评分。结果 磨玻璃样病变与实性病变在混合能量、最佳单能量和水基图上SD值、SNR和C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P<0.05)。磨玻璃样病变在水基图上主观评分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性病变在最佳单能量图和水基图主观评分高于混合能量图(各P<0.05)。结论 能谱CT多参数成像通过重建最佳单能量图像和水基物质图像,可有效降低图像背景噪声,提高CT图像质量,尤其水基物质图像对提高COVID 19磨玻璃样病变图像质量的优势更明显,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2020(8):1136-1141, DOI:
    [摘要] (695) [HTML] (0) [PDF 700.81 K] (2055)
    摘要:
    目的 比较颈前路桥形锁定融合器(ROI-C)置入术与传统术式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CDH)对JOA评分、Cobb角的影响。 〖HTH〗方法〓〖HTK〗回顾性分析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94例行颈前路治疗的CDH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ROI-C组(n=41)与传统组(n=53)。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相关指标、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颈椎生理曲度(Cobb角)情况;统计植骨融合率及手术并发症,并与末次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ROI=C组手术耗时明显短于传统组(P<0.05),而术中出血量、术口长度与传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3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NDI评分、JOA评分、Cobb角明显优于术前(均P<0.05),ROI-C组与传统组NDI评分、JOA评分、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植骨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ROI-C组吞咽困难、相邻节段退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颈前路ROI-C置入术与传统术式均可有效治疗CDH,两者在临床疗效、颈椎生理曲度及植骨融合率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但ROI-C置入术手术时间短,吞咽困难、相邻节段退变并发症发生率低。
    2020(4):469-476, DOI:
    [摘要] (1618) [HTML] (0) [PDF 2.00 M] (1986)
    摘要:
    2019新型冠状病毒导致的肺炎称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以计算机断层扫描 (CT)为代表的影像学技术在COVID-19早期诊断、疾病分期分级、治疗指导、疗效评价及动态观察中具有重要价值,是国家诊疗方案中的重要指标。本文回顾总结了收治的COVID 19患者主要的胸部CT影像表现,并探讨了相关病理基础以及不同时期的演变特点,以期对临床的诊疗工作和患者随访带来帮助。
    2020(8):1098-1103,1109, DOI:
    [摘要] (752) [HTML] (0) [PDF 1.73 M] (1970)
    摘要:
    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手术具有悠久的历史。1934年,日本Ito通过直接切开进入病变椎体清除病灶治疗脊柱结核,其疗效并不理想。1948~1951年,抗结核药物陆续应用于临床,随后出现了“香港术式”和方先之先生的“病灶清除疗法”。2000年后,彻底病灶清除术以及微创理念用于脊柱结核的病灶清除。近年脊柱内镜、经通道手术也相继用于脊柱结核的治疗。本文就不同时期的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作一述评。
    2020,32(4):482-484,488, DOI:
    [摘要] (739) [HTML] (0) [PDF 475.31 K] (1955)
    摘要:
    目的 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 19)期间血透室医护人员的心理状况,并探讨其与社会支持状况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肾脏内科血透中心、眉山市人民医院血透室、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血透室、绵竹市人民医院血透中心及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血透中心的131名医护人员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状况进行调查,并采用Pearson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血透室医护人员恐惧分数为(0.93±0.57)分,神经衰弱为(0.35±0.47)分、抑郁为(0.29±0.41)分、疑病为(0.18±0.36)分、强迫-焦虑为(0.14±0.27)分,均与领悟社会支持(62.96±11.11)分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HTH〗结论 COVID 19期间,血透室医护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神经衰弱、抑郁、强迫-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面对严峻的疫情诊治任务,医护人员需要更多的社会支持、对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知识的培训及专业心理指导。
    2020,32(4):485-488, DOI:
    [摘要] (1004) [HTML] (0) [PDF 596.24 K] (1876)
    摘要:
    目的 探讨南充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使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导致腹泻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HTH〗方法 对南充市9家定点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医疗机构使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主要不良反应类型、严重程度、不同处理方法及预后的因素。结果 截至2020年2月17日,南充市定点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共35例,其中33例给予洛匹那韦/利托那韦(200mg/50mg)2粒 BID抗病毒治疗,其余均对症支持治疗。药物使用过程中,发生腹泻15例,其中单纯腹泻11例、腹泻伴呕吐感3例、腹泻伴皮疹1例,腹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达4545%,经过治疗,14例治愈,1例续观。结论 对症支持疗法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关键。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使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时,建议采取停药或对症处理等措施。
    2020,32(5):633-637, DOI:
    [摘要] (805) [HTML] (0) [PDF 732.53 K] (1854)
    摘要:
    【摘要】 目的 调查民众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期间居家隔离防护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情况,为针对性强化疫情防控提供科学数据依据。 方法 采用滚雪球抽样方法从2020年2月16日~2月20日,使用问卷星编制调查表,通过网络对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民众就COVID-19和居家隔离的相关知识、居家隔离防护态度、行为及心理状态进行调查。〖HTH〗结果 调查回复1121人纳入研究对象。新冠肺炎的相关知识得分平均(60.59±17.79)分,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的人群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有82.07%的民众了解居家隔离防护的相关知识,获得途径主要为微信(78.59%)、电视(58.07%)和网页(48.8%)。72.70%的民众希望医务工作者为其提供照护指导,形式主要为微信(73.86%)和电话指导(61.73%)。1121人心理量表得分平均(15.63±5.53)分,心理状态维持较好的有969例(86.4%),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后,通过政府和社会对居家隔离防护的宣传和指导,绝大多数民众对疫情能高度关注,疾病和防护的认知度高,态度端正,对采取的防护措施能积极配合,且心理状态维持较好;但仍有少数民众还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和实施差异化、个体化指导,不留死角,促进抗击新冠肺炎的全面胜利。
    2020(6):785-789, DOI:
    [摘要] (930) [HTML] (0) [PDF 703.63 K] (1749)
    摘要:
    脑积水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或继发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常导致患者生存质量低下甚或致残致死,疾病负 担沉重。该病病因复杂、机制不清、治疗困难、并发症多,是神经外科的一大挑战。造成目前现状的重要原因在于基础 研究相对匮乏、对脑脊液循环机制及脑积水发生发展过程认识不足。此外,术前评估不全面和不精细,治疗方案缺乏个 体化选择,术后随访不够严密和全面,也限制了临床治疗水平的提高。因此,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从脑积水现状、 分类与发生机制、脑脊液循环途径新发现及目前治疗状况进行述评,以期为脑积水的研究与治疗提供新思路。
    2020,32(5):643-646, DOI:
    [摘要] (733) [HTML] (0) [PDF 600.88 K] (1504)
    摘要:
    【摘要】 体外膜肺氧合(ECMO)作为目前最高级的生命支持技术之一,可暂时替代患者心肺功能,为患者器官功能恢复争取宝贵时间。本文就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在儿科重症中的临床应用作一述评,并分析我国儿童ECMO发展的制约因素,希望中国儿科ECMO技术快速发展,进一步发挥对危重患儿的救治作用。
    2020,32(5):628-632, DOI:
    [摘要] (707) [HTML] (0) [PDF 764.18 K] (1456)
    摘要:
    【摘要】 目的 探讨输入性与二代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 19)的临床与CT特征。 方法 纳入四川省南充地区2020年1月21日~2月18经RT PCR检测核酸阳性确诊的COVID 19患者25例,根据有无武汉暴露史分为A组(有暴露史,16人)和B组(无暴露史,9人)。分析纳入患者流行病学史、入院时的临床症状和首次胸部CT影像资料。对比A、B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胸部CT表现,并作统计分析。 结果 25例患者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10~77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有临床症状人数,A组15例(93.8%)、B组4例(44.4%),A组患者较B组早出现临床症状,且A组临床症状较B组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部分患者首次胸部CT主要表现为磨玻璃影和/或小实变影。A组患者入院时的CT影像分期较B组患者的分期更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具有武汉暴露史的输入性病例较二代感染患者的临床和CT表现更明显。二代病例可表现为无症状感染及胸部CT阴性,核酸检测阳性在诊断中至关重要。
    2020,32(4):492-495, DOI:
    [摘要] (465) [HTML] (0) [PDF 524.09 K] (1175)
    摘要:
    超声造影是超声医学发展最重要的技术之一,超声增强剂和心血管超声造影技术的发展,必将对心血管疾病的精准诊断和治疗产生巨大影响。欧洲超声心动图协会和美国超声心动图协会相继在2017 年和2018 年发布了最新声学造影临床应用指南。2019年,《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又刊载了“心脏超声增强剂临床应用规范专家共识”。鉴于国内尚未普及超声增强剂在超声心动图中的临床应用,为促进和规范我国心血管超声增强剂的临床应用,本文就“2018美国超声心动图指南更新”和“临床应用规范专家共识”要点进行解读。
您是第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西部医学》编辑部     蜀ICP备18038379号-4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小天竺街75号财富国际18F-1号    邮政编码:610041
电话:028-85570072/85588403    E-mail:xbyxqk@163.com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