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第35卷第8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髓芯减压保髋手术问题与进展

      2023(8):1093-1097.

      摘要 (129) HTML (0) PDF 699.29 K (3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早期股骨头坏死保髋治疗一直是临床面临的难题,保髋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改善症状,延缓塌陷,推迟关节置换手术时间,其中髓芯减压术仍然是目前保髋最常用的方法。本文就髓芯减压保髋手术问题与进展做一述评,旨在提高外科医师对其系统性认知,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 髓芯减压联合VEGF与胶原基骨移植材料对兔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修复作用

      2023, 35(8):1098-1103.

      摘要 (74) HTML (0) PDF 1.01 M (3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讨髓芯减压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胶原基骨移植材料对兔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修复作用。方法 对24只SPF级家兔股骨头内注射无水乙醇建立兔股骨头坏死模型,然后将家兔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A组)、髓芯减压+自体松质骨组(B组)、髓芯减压+胶原基骨修复材料组(C组)和髓芯减压+胶原基骨修复材料+VEGF组(D组),每组6只,共治疗12周。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组织切片形态。采用骨密度分析系统(QCT PRO V6.1)测量家兔股骨头骨密度(BMD)。Western blot检测VEGF、Collagen I、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钙素(OCN)、Wnt-3a、β-catenin和GSK-3β的蛋白表达。结果 术后12周时,与B、C组比较,D组家兔股骨头骨小梁排列较整齐,骨髓中观察到大量微血管的形成,可见明显成骨,且坏死区基本被修复。与A组相比,B组、C组和D组家兔股骨头空骨陷窝比率均显著降低(P<0.05);D组家兔股骨头空骨陷窝比率小于B组和C组(P<0.05)。与A组相比,B组、C组和D组家兔股骨头的骨密度均显著升高(P<0.05);D组骨密度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与B组和C组相比,D组VEGF、Collagen I、RUNX2和OCN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B组和C组相比,D组Wnt-3a和β-catenin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GSK-3β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髓芯减压联合VEGF与胶原基骨移植材料对兔股骨头缺血坏死可有效促进坏死股骨头的修复,提高骨密度及成骨蛋白的表达

    • SIX2在骨肉瘤组织中表达及其对细胞血管生成与阿霉素耐药逆转的影响

      2023, 35(8):1104-1109.

      摘要 (50) HTML (0) PDF 1.20 M (3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究SIX2在骨肉瘤组织中表达及其对细胞血管生成与阿霉素耐药逆转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9年3月—2021年12月我院行骨肉瘤手术切除的105例患者的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检测骨肉瘤组织中SIX2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计数;检测骨肉瘤组织中SIX2 mRNA表达水平。将人骨肉瘤细胞系MG-63分为MG-63组、si-NC A组、si-SIX2 A组,将通过阿霉素耐药得到的骨肉瘤阿霉素耐药细胞株MG-63/R分为MG-63/R组、si-NC B组和si-SIX2 B组。分别用MTT法、克隆实验、流式细胞术及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耐药性、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和细胞侵袭。结果 在骨肉瘤组织中,SIX2阳性表达会随着MVD值升高而增加(P<0.05)。骨肉瘤组织中SIX2阳性表达与TNM分期、软组织浸润和淋巴结远处转移相关(P>0.05)。与MG-63组相比,si-SIX A组细胞的血管形成能力明显降低(P<0.05);与MG-63/R组相比,si-SIX2 B组细胞IC50、细胞克隆数和细胞侵袭能力均显著降低,细胞凋亡能力明显增加,细胞耐药指数逆转倍数为2.51倍(P<0.05)。结论 SIX2在骨肉瘤组织中呈高表达,且随着SIX2表达的升高肿瘤血管生成能力也增加;抑制SIX2表达可有效抑制骨肉瘤组织的生成,逆转骨肉瘤细胞阿霉素耐药

    • 骨科植入金属材料表面电化学制备磷酸钙涂层方法及机理研究

      2023, 35(8):1110-1116+1121.

      摘要 (41) HTML (0) PDF 3.05 M (2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讨骨科植入金属材料表面化学制备磷酸钙涂层方法及机理。方法 首先在控制钙/磷摩尔比条件下采用滴定法建立磷酸钙的沉淀边界pH曲线,然后根据曲线确定4种涂层工作溶液浓度和pH。接着利用线性扫描伏安法确定4种溶液中在不同电极电位下所发生的界面阴极反应,并明确合适的工作电位。结果 滴定测得磷酸钙溶液的沉淀边界曲线显示,当溶液pH低于边界0.7~1.2时溶液可保持3天以上不发生沉淀且可以稳定形成涂层。电化学沉积电位的合理区间为-1.0~-1.2 V。将pH控制在沉淀边界以下(~1.0),选择-1.15 V为电化学沉积的工作电位,在4种工作溶液中均成功制备了磷酸八钙为主要相的涂层。通过电极反应动力学研究了电流-时间关系,发现涂层形成初期氢离子还原为涂层沉积提供了初始过饱和度,水分子还原为涂层生长提供持续的驱动力。结论 成功确定了电化学沉积磷酸钙的关键条件并阐述了涂层生成机理,且该涂层方法也已成功应用于钽金属,具有广泛适用性

    • 草乌甲素对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的作用

      2023, 35(8):1117-1121.

      摘要 (66) HTML (0) PDF 698.92 K (3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究草乌甲素对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的作用。方法 20只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选取5只作为对照组,剩下的15只SD大鼠用来建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模型,根据关节炎评分表评估CIA模型,建模成功后再随机分成模型组、低剂量草乌甲素治疗组(50 μg/kg)、高剂量草乌甲素治疗组(100 μg/kg),此后每组大鼠连续给药干预30 d,第31天后处死大鼠。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大鼠TNF-α、IL-6、IL-17、MMP-3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关节滑膜组织中MMP-3 mRNA表达水平,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关节滑膜组织中MMP-3蛋白水平,HE染色观察滑膜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及草乌甲素治疗组TNF-α、IL-6、IL-17、MMP-3水平明显升高(P<0.05);同时,与模型组比较,草乌甲素治疗组TNF-α、IL-6、IL-17、MMP-3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MMP-3 mRNA、MMP-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同时,与模型组比较,草乌甲素治疗组MMP-3 mRNA、MMP-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组织病理结果显示草乌甲素治疗组的关节滑膜处的炎症细胞浸润及滑膜增生情况均减轻。结论 草乌甲素可以抑制炎症因子分泌和降低MMP-3的表达,对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rh-ES在血管正常化时间窗内联合顺铂对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的抗肿瘤效果

      2023, 35(8):1122-1128.

      摘要 (46) HTML (0) PDF 3.10 M (2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索在血管正常化时间窗内顺铂(DDP)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rh-ES)对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LLC)的抗肿瘤治疗效果。方法 将30只SPF级LLC小鼠随机分为NS组、rh-ES组、DDP组、rh-ES+DDP (d1~3)组、rh-ES+DDP (d4~6)组、rh-ES+DDP(d7~9)组。NS组小鼠在第1至9天予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 mL/d);rh-ES组小鼠在第1至9天予以腹腔注射rh-ES(5 mg·kg-1·d-1);DDP组小鼠在第1至9天予以腹腔注射顺铂(2 mg·kg-1·d-1);rh-ES+DDP(d1~3)、rh-ES+DDP(d 4~6)、rh-ES+DDP(d 7~9)组小鼠均分别在第1至9天予以腹腔注射rh-ES(5 mg·kg-1·d-1),并分别于对应时间段腹腔注射顺铂(2 mg〖DK〗·kg-1·d-1)。记录6组LLC生长情况,通过病理免疫组化(IHC)检测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和DNp73α的情况。结果 与NS、rh-ES、DDP组相比,rh-ES+DDP组,肿瘤体积增加速度缓慢,VEGF、DNp73α表达率明显降低,MVD值显著降低,尤其在rh-ES+DDP(d 4~6)组肿瘤生成体积最小(P<0.05),VEGF、DNp73α表达率最低(P<0.05),MVD值最低(P<0.05)。结论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顺铂治疗对LLC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效果明显优于单药治疗

    • miR-181b-5p调节EGR1/BIM通路对ALL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

      2023, 35(8):1129-1135.

      摘要 (51) HTML (0) PDF 1.13 M (3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讨miR-181b-5p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作用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qRT-PCR检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80例ALL患者miR-181b-5p和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GR1)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使用miR-181b-5p模拟物、miR-181b-5p抑制物或(和)EGR1过表达质粒转染人ALL细胞系NALM-6细胞。采用MTT、流式细胞仪和划痕愈合实验检测miR-181b-5p对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通过双荧光素酶验证miR-181b-5p和EGR1的相互作用关系。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EGR1蛋白和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miR-181b-5p在ALL中表达显著上调,EGR1表达下调(P<0.05)。抑制miR-181b-5p不仅抑制细胞增殖、迁移,诱导细胞凋亡,而且上调EGR1和BIM蛋白表达(P<0.05);上调miR-181b-5p则具有与之相反的效果(P<0.05)。EGR1是ALL细胞中miR-181b-5p的靶基因(P<0.05)。miR-181b-5p过表达可明显削弱EGR1过表达对ALL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P<0.05)。结论 抑制miR-181b-5p可通过靶向上调EGR1和BIM表达在ALL中抑制细胞增殖和迁移,促进细胞凋亡

    • 丙泊酚通过靶向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体外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

      2023, 35(8):1136-1141.

      摘要 (35) HTML (0) PDF 1.05 M (2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讨丙泊酚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对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在体外,丙泊酚10 mg/mL分别与乳腺癌MCF-7和BT474细胞系共孵育分为对照组和丙泊酚组。PI3K过表达质粒经丙泊酚处理后转染MCF-7细胞分为对照组、丙泊酚+PI3K组、PI3K组,分别检测细胞的生存、侵袭及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 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在体内构建MCF-7小鼠模型,免疫组化和TUNEL实验用于检测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凋亡情况。结果 丙泊酚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侵袭能力(P<0.05)。Western blot和细胞凋亡实验结果显示,丙泊酚通过降低Bcl-2和Bcl-w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来诱导细胞凋亡(P<0.05)。丙泊酚降低了乳腺癌细胞中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 (AKT)和mTOR蛋白表达水平(P<0.05)。对P13K进行过表达处理后显示,PI3K过表达逆转了丙泊酚对MCF-7细胞的生长和侵袭的抑制作用(P<0.05)。体内实验表明,丙泊酚治疗明显抑制MCF-7小鼠模型中的肿瘤生长,促进了细胞凋亡(P<0.05)。结论 丙泊酚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体外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侵袭,促进细胞凋亡

    • 机械动力牵拉法结合递进式目标康复锻炼对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3, 35(8):1142-1146+1157.

      摘要 (42) HTML (0) PDF 696.75 K (2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讨机械动力牵拉法结合递进式目标康复锻炼对旋前外旋型(PER)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21年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94例PER Ⅲ度或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术后康复锻炼的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术后予以递进式目标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机械动力牵拉。比较两组VAS评分、踝关节背伸与跖屈角度、踝关节肿胀、AOFAS踝后足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3、6月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周、1月、3月、6月踝关节背伸与跖屈角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周、1月、3月、6月踝关节骨折患者踝关节肿胀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AOFAS踝-后足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90.9% vs 70.0%,2=6.345,P=0.012)。观察组AOFAS踝后足评分中异常步态、前后活动(屈/伸)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物质、心理、社会、躯体等生活质量的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机械动力牵拉法结合递进式目标康复锻炼应用于PER Ⅲ度或Ⅳ度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可减轻疼痛程度,改善踝关节功能

    • 冲击波联合等速肌力训练系统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

      2023, 35(8):1147-1151.

      摘要 (45) HTML (0) PDF 629.21 K (2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析冲击波联合等速肌力训练系统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重建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收治的膝关节ACL损伤重建术后患者156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8例,对照组采用脉冲磁结合常规运动训练治疗,观察组采用冲击波联合等速肌力训练系统治疗,均隔天1次,治疗2周。比较治疗前、治疗后第3、7次以及随访30 d的股直肌肌肉厚度、关节活动度ROM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LKSS)评分及膝关节等速肌力。结果 治疗后,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两组股直肌厚度增加(P<0.05);观察组治疗7次及30 d后的股直肌厚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观察组ROM评分增加,对照组治疗7次后ROM评分增加;观察组治疗后3次、7次及30 d RO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治疗时间推移,两组膝关节LKSS评分增加(P<0.05);观察组治疗7次及30 d后LK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观察组屈膝关节峰力矩值峰增加(P<0.05),对照组治疗7次后屈膝关节峰力矩值增加(P<0.05),观察组治疗3次、7次及30 d后屈膝关节峰力矩值大于对照组(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观察组伸膝关节峰力矩值增加(P<0.05),对照组治疗7次后伸膝关节峰力矩值增加(P<0.05),观察组治疗3次、7次、30 d后伸膝关节力峰值矩大于对照组(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两组肌力比值(H/Q)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7次及30 d后H/Q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冲击波联合等速肌力训练系统对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 血清炎性因子在骨折延迟愈合患者富血小板血浆治疗中的变化

      2023, 35(8):1152-1157.

      摘要 (26) HTML (0) PDF 741.92 K (2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讨血清炎性因子在骨折延迟愈合患者富血小板血浆治疗中的变化。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98例骨折患者,均予以富血小板血浆联合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根据术后6个月内是否发生骨折延迟愈合分为延迟愈合组(37例)和正常愈合组(61例)。分别于骨折后1、4、8、12周采集患者血清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人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人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并绘制ROC曲线,评估其对骨折延迟愈合的预测价值。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骨钙素(BGP)、Ⅰ型胶原氨基端肽原(PINP)、碱性磷酸酶(AL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等骨生化代谢指标水平,并采用Pearson分析骨生化代谢指标与炎症因子的关系。结果 骨折1周时,两组患者血清sICAM-1、sVCAM-1、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4、8、12周时,延迟愈合组患者血清sICAM-1、sVCAM-1、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均高于正常愈合组(P<0.05),且随着时间推移,两组患者血清sICAM-1、sVCAM-1、TNF-α水平先升高后降低,但延迟愈合组炎症因子水平波动较正常愈合组更明显(P<0.05)。骨折1周时,两组患者血清BGP、PINP、ALP、IGF-1等骨生化代谢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各时间点血清AL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骨折4、8、12周时延迟愈合组患者血清BGP水平逐渐升高并高于正常愈合组,血清IGF-1水平逐渐升高但低于正常愈合组,骨折8、12周时延迟愈合组患者血清PINP水平低于正常愈合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ICAM-1、sVCAM-1、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与血清BGP呈正相关(r=0.523,P<0.001),与血清IGF-1呈负相关(r=-0.467,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骨折8周时,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诊断骨折延迟愈合的曲线下面积高于0.7,提示其具有较好诊断价值,且联合检测对骨折延迟愈合诊断的灵敏度更高(P<0.05)。结论 延迟愈合骨折患者血清sICAM-1、sVCAM-1、TNF-α等炎症因子指标水平随骨折时间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变化,炎症因子指标水平波动明显,且术后8周时血清炎症因子对预测骨折延迟愈合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 氨甲环酸多次静脉给药在后入路腰椎内固定融合术中对炎症和凝血-纤溶系统的作用

      2023, 35(8):1158-1162.

      摘要 (22) HTML (0) PDF 565.00 K (2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究氨甲环酸(TXA)多次静脉给药在后入路腰椎内固定融合术中对炎症和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 分析2019年3月—2021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行腰椎内固定融合手术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单次给药组和多次给药组,每组30例。对照组切皮前30 min静脉输入生理盐水250 mL一次;单次给药组手术切皮前30 min静脉输入TXA 15 mg/kg一次;多次给药组切皮前30 min静脉使用TXA 15 mg/kg,切皮后3、6和9 h再分别追加使用TXA 15 mg/kg一次。分析患者术前、 术后1、3和7 d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 和IL-6]和凝血-纤溶指标[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变化,以及手术时间、围手术期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和术后48 h引流量、自体血回输量、异体血红细胞输入量、术后血红蛋白水平。结果 单次与多次给药组术后1、3 d WBC、CRP和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且多次给药组WBC、CRP、IL-6水平低于单次给药组(P<0.05);术后7 d时3组患者WB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次与多次给药组CRP、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单次与多次给药组CRP、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次与多次给药组术后1、3 d DD和FDP水平都低于对照组(P<0.05),单次与多次给药组DD和FD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时3组患者DD和FD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1、3、7 d APTT和P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次与多次给药组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多次给药组隐性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单次给药组(P<0.05)。单次与多次给药组手术时间和异体血红细胞输入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单次和多次给药组手术时间和异体血红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次给药组自体血回输量小于对照组和单次给药组(P<0.05)。3组患者术后1、3、7 d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椎内固定融合术中多次静脉使用TXA可以进一步减少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同时减少纤溶因子的释放,但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 Endo-LOVE技术中应用可视环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

      2023, 35(8):1163-1166.

      摘要 (79) HTML (0) PDF 688.93 K (2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讨在全内镜下椎板开窗术(Endo-LOVE)中采用可视环锯行椎管扩大成形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我院采用Endo-LOVE手术方式治疗的69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中均应用可视环锯进行椎管扩大成形。统计平均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住院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在术前、术后1 d、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间点,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Oswestry指数(ODI)对患者进行评估,并使用改良MacNab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总结Endo-LOVE术式中应用可视环锯的技术优势。结果 69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66.9±12.4) min,术中出血量(10.7±6.1) mL,术中透视次数(3.1±1.2)次,平均住院日(6.4±1.0) d,术后出现脑脊液漏1例,未出现神经损伤、感染等其他并发症。随访时间3~8个月,术后1 d、3个月、末次随访时的ODI指数及腰痛和腿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62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为95.65%。结论 可视环锯在Endo-LOVE技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压范围广,可视化操作,安全性高,临床疗效满意,可在脊柱内镜手术中推广

    • 经皮脊柱内镜下可视化置钉在Endo-LIF椎弓根螺钉置钉中的应用价值

      2023, 35(8):1167-1172.

      摘要 (50) HTML (0) PDF 1.29 M (2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经皮内镜下可视化置钉在经皮内镜下后路腰椎融合术(End-PLIF)椎弓根螺钉置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20年10月—2021年4月我院有腰椎融合手术指征的腰椎间盘源性腰痛、腰椎管狭窄症伴腰椎不稳、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腰椎滑脱症(Meyerding分级I、II)患者共50例。50例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25例。甲组的手术方式为经皮内镜下后路腰椎融合术+经皮脊柱内镜下可视化椎弓根螺钉置钉,乙组的手术方式为经皮内镜下后路腰椎融合术+传统X线透视下经皮椎弓根螺钉置钉。比较两组X线透视总次数、导丝置入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采用Gertzbein-Robbins标准评价置钉优良率;术前及术后24 h VAS评分和ODI指数、改良Macnab标准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评价疗效。同时对经皮内镜下改进的置钉器械进行3D打印制造并验证其可行性、实用性。通过上述指标观察其医患X线辐射情况、微创性、置钉的优良率及手术效果。结果 全部患者均完成了手术和随访。甲组患者X线透视总次数、手术时间、导丝置入时间,均少于乙组(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24 h VAS、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24 hVAS、ODI均较术前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改良Macnab标准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经皮内镜置钉优良率优于乙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内镜下置钉能减少医患X线辐射次数,降低医患辐射暴露风险,且置钉的优良率较高;同时,3D打印的经皮内镜下置钉器械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

    • 膝关节镜下应用不同自体材料重建前交叉韧带对患者的影响

      2023, 35(8):1173-1177.

      摘要 (22) HTML (0) PDF 654.64 K (2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究膝关节镜下应用不同自体材料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对患者围术期指标、膝关节功能和影像学变化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月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收治的124例重建ACL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使用自体材料进行分组,观察组实施自体腘绳肌腱(半腱肌+股薄肌)移植重建(n=62),对照组实施自体半腱+1/2腓骨长肌移植重建(n=62)。探究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长、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编织后移植物直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差异;分析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影像学变化差异;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长、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编织后移植物直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6个月后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膝关节X线检查结果的影像学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膝前痛、伸膝受限、切口感染、胫骨骨道偏移、关节肿胀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体腘绳肌腱移植重建与自体半腱+1/2腓骨长肌移植重建相比,对重建ACL患者围术期影响更小,且不影响患者早期膝关节功能恢复,常规情况下无需切取腓骨长肌腱来重建ACL,但对于腘绳肌腱比较细的患者可以考虑选择自体半腱+1/2腓骨长肌移植重建

    • 踝关节内侧截骨治疗骨肿瘤疗效及对下肢关节功能的影响

      2023, 35(8):1178-1182+1187.

      摘要 (21) HTML (0) PDF 932.62 K (2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究踝关节内侧截骨治疗骨肿瘤疗效及对下肢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139例骨肿瘤患者,其中接受踝关节内侧截骨术治疗53例,接受距骨开窗骨瘤刮除术治疗86例。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方法对所有纳入患者基线资料进行二元Logistics回归建立倾向性得分模型,最终获得基线资料统计学无意义的患者共113例,截骨组49例,对照组64例。评价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疗效,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血清相关指标[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vWF)、胸腺肽α1(Tα1)],骨创伤及愈合指标[乳酸脱氢酶(LDH)、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血液流变学[纤维蛋白原(FIB)、血沉(ESR)],下肢关节功能[国际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功能评分(MSTS)],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结果 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血清相关指标(vWF、Tα1)、骨创伤及愈合指标(LDH)、血液流变学指标(FIB、ESR)均低于术前,且截骨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bFGF、下肢关节功能(MSTS)、运动功能(FMA)量表中平衡功能、四肢感觉得分显著高于术前(均P<0.05),其他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骨肿瘤患者行踝关节内侧截骨术疗效确切,术后下肢关节及运动功能恢复较好,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尺骨茎突Ⅱ型骨折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腕关节功能的影响

      2023, 35(8):1183-1187.

      摘要 (65) HTML (0) PDF 669.80 K (2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讨尺骨茎突Ⅱ型骨折对桡骨远端骨折(DRF)术后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接受手术的患者68例,按照有无尺骨茎突Ⅱ型骨折和是否行尺骨茎突内固定手术分为A组(无尺骨茎突Ⅱ型骨折,24例)、B组(有尺骨茎突Ⅱ型骨折无尺骨茎突骨折内固定,21例)、C组(有尺骨茎突Ⅱ型骨折又有尺骨茎突骨折内固定,23例)。记录患者AO分型及手术前、手术后6个月和手术后1年的X线片测量数据,对3组组间患者按照解剖学评分[掌倾角(PTA)、尺偏角(RA)、桡骨茎突高度(RSH))]及Gartlant-Werly(GW)功能评分优良率进行比较。结果 68例患者均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7~1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0个月。末次随访时,68例DRF均愈合。3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解剖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A组与B组患者的GW功能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患者的GW功能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患者的GW功能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Ⅱ型骨折,手术行尺骨茎突内固定能够恢复患者下尺桡关节的稳定性,明显改善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获得更好的预后

    • 膝关节镜技术联合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内侧骨性关节炎的疗效

      2023, 35(8):1188-1192.

      摘要 (19) HTML (0) PDF 703.67 K (2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讨膝关节镜技术联合胫骨高位截骨(HTO)治疗膝内侧骨性关节炎疗效及对围术期指标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21年6月88例膝内侧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48)及对照组(n=40)。对照组采用膝关节镜技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膝关节镜技术联合HTO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炎症因子、并发症、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高于对照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膝关节活动度(ROM)、Lysholm评分、H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膝关节液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时,观察组满意度自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膝内侧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中,膝关节镜技术联合HTO具有良好的疗效,能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轻术后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缓解炎症反应,且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

    • 骨桥栓桩与界面螺钉固定前交叉韧带重建移植物胫骨端的临床价值对比

      2023, 35(8):1193-1196+1202.

      摘要 (28) HTML (0) PDF 662.58 K (2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比骨桥栓桩与界面螺钉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2020年12月我院700例在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患者,股骨隧道均以横穿钉固定。按移植物胫骨端固定方式分为骨桥栓桩组(380例)及界面螺钉组(320例)。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及费用;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12个月胫骨隧道大小、膝关节功能Lyshlom评分及术后12个月关节松弛度。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胫骨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骨桥栓桩组手术费用显著低于界面螺钉组(P<0.05)。术后3个月、12个月两组患者胫骨隧道大小、膝关节功能Lyshlom评分及关节松弛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隧道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大(P<0.05)。结论 对于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采用骨桥栓桩胫骨端固定方式可取得与界面螺钉固定相当的临床效果,但骨桥栓桩固定更具医疗经济优势,是一种可广泛推广的胫骨端固定方法

    • 关节松动术在桡骨远端骨折中应用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3, 35(8):1197-1202.

      摘要 (40) HTML (0) PDF 1.06 M (2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讨关节松动术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愈合和腕关节功能恢复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及相关预测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5月—2021年12月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后行关节松动术干预的256例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及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分为效果良好组(214例)和效果欠佳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运用正位X线片评估并比较两组骨折复位质量;采用腕关节功能评分(Gartland-Werley)量表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对性别、年龄、肌腱皮肤损伤、骨质疏松、骨折AO分型等可能影响关节松动术临床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再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关节松动术临床效果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临床指标预测关节松动术效果的价值。结果 效果良好组骨折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效果欠佳组(P<0.05);治疗后,效果良好组关节活动度优于效果欠佳组(P<0.05),效果良好组尺偏角、掌倾角均显著大于效果欠佳组(P<0.05);效果良好组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效果欠佳组(P<0.05);多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女性、合并骨质疏松、合并同侧其他骨折、合并肌腱韧带损伤、骨折AO分型中B/C型均是影响关节松动术临床效果的危险因素。年龄、性别、合并骨质疏松、合并患侧其他骨折、骨折AO分型预测松动术疗效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8、0.846、0.807、0.809、0.735。结论 采用关节松动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有利于桡骨远端骨折的愈合,可以加快腕关节功能恢复;其中年龄大于60岁、女性、合并骨质疏松、合并同侧其他骨折、合并肌腱韧带损伤、骨折AO分型中B/C型均是影响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对预测关节松动术效果有一定临床价值

    • 中国西南地区青少年脊柱侧凸筛查的现状与分析

      2023, 35(8):1203-1207.

      摘要 (26) HTML (0) PDF 659.15 K (2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了解中国西南地区青少年脊柱侧凸的筛查现状、模式方法、存在问题,为后续西南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青少年脊柱侧凸的科学筛查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从建库至2022年发表的相关文献,总结相关内容。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10篇,筛查时间在2001年—2019年间涉及西南五省八个市级县共计95530人,年龄6~21岁,受检男女比为1〖DK〗∶0.94。筛查方法主要分为二检筛查法和三检筛查法。初筛阳性率女性高于男性,且各地不一。结论 目前西南地区的脊柱侧凸筛查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筛查体系不完善、筛查方案不统一、观察指标各异、初筛阳性率差异大、民众对于脊柱侧凸筛查的重要性及相关知识认识不足等问题。应尽快建立完备的筛查体系,完善筛查方案设计,加强脊柱侧凸相关的科普培训是后续筛查的重点

    • 利伐沙班对股骨颈骨折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2023, 35(8):1208-1212.

      摘要 (71) HTML (0) PDF 554.66 K (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究利伐沙班对股骨颈骨折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于2018年9月—2021年6月收治的236例股骨颈骨折老年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加用利伐沙班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加用利伐沙班)和对照组(不加用利伐沙班),每组118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经髋关节置换术后反应时间(R时间)、凝块形成时间(K时间)、α角度、最大强度(MA)、凝块弹性(G)、凝血指数(CI)、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指标。DVT由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DVT的危险因素。结果 入院当天两组患者R时间、K时间、α角等TEG参数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R时间延长,α角、MA和G降低(P<0.05),K时间和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观察组术后R时间、K时间延长,α角、MA、G、CI降低(P<0.05)。术前两组血小板、血红蛋白数量及PT、AP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血小板、血红蛋白含量、PT和APPT低于对照组(P<0.05)。 与术前相比,观察组术后PT、APPT、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而对照组术后PT和APPT延长,血小板和血红蛋白数手术后显著增加(P<0.05)。DVT发病率高于观察组(18.6% vs5.1%,P<0.05)。BMI>25、异常凝血指标、术后使用骨水泥型股骨假体、高血红蛋白含量和非踝关节泵运动均为DVT的危险因素。两组患者轻微出血、血肿、皮下瘀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切口出血时间长于观察组(P<0.05)。结论 利伐沙班可有效预防老年糖尿病患者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后的DVT形成,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 老年胃肠癌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

      2023, 35(8):1213-1218.

      摘要 (52) HTML (0) PDF 1020.95 K (2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老年胃肠癌术后围术期指标构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择期胃肠癌手术患者围术期诊疗数据,基于Logistics回归和LASSO回归筛选特征变量,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ROC)和校准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区分度和一致性。结果 总计纳入1169例患者,其中99例(8.5%)患者发生SIRS。SIRS组患者术后30 d死亡率和术后感染率增加、ICU入住率、住院时间和医疗总费用增加。Logistics分析结果显示,患者BMI、手术时间、术后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是术后SIRS的危险因素(P<0.05),术后血红蛋白计数越高,SIRS发生风险越低(P<0.05)。由以上变量建立的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60(95%CI:0.671~0.772,P<0.05),敏感性为0.818,特异性为0.570。结论 老年胃肠癌患者术后发生SIRS严重影响患者预后;以BMI、手术时间、术后WBC、NLR和HGB建立的预测模型对术后SIRS的发生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和良好的临床适用性

    •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就诊情况分析

      2023, 35(8):1219-1222+1227.

      摘要 (28) HTML (0) PDF 603.24 K (2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析我院儿童心理行为专科门诊首次诊断为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儿童信息,以了解川东北地区ASD患儿就诊情况。方法 纳入2021年1—12月在我院儿童心理行为专科门诊首次诊断为ASD的儿童,对患儿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就诊时采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对患儿病情进行评估,使用儿心量表2016版对患儿发育水平进行评估。结果 纳入ASD患儿339例,年龄3.1(2.7,3.6)岁,小于3岁的占38.3%。1、2月就诊的患儿数明显多于其他月份。儿保医师是促使大部分ASD患儿就诊的人员(52.5%),老师也是促使患儿就诊的重要原因(28.6%)。患儿最常见的主诉为“语言障碍”(48.7%),其次为“语言障碍合并不理人”(18.9%)以及“不理人”(18.6%)。重度ASD患儿首次诊断的年龄显著小于轻-中度患儿。儿心量表测评结果显示74.6% 的ASD患儿合并发育障碍,语言能区发育障碍比例最高(79.1%),其次为社会行为能区(78.8%)。有总发育障碍或者语言或社会行为能区发育障碍的ASD儿童初诊年龄显著小于无相应发育障碍的ASD患儿。结论 川东北地区超过1/3的ASD患儿能在早期诊断,本地区人群对ASD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仍需加大宣传教育,进一步促进本地区ASD患儿的早期就诊和管理

    • 改良完壁式乳突切开术联合鼓室成形术治疗老年中耳胆脂瘤疗效及对听力恢复的影响

      2023, 35(8):1223-1227.

      摘要 (29) HTML (0) PDF 595.25 K (2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究改良完壁式乳突切开术联合鼓室成形术治疗老年中耳胆脂瘤疗效及对听力恢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118例老年中耳胆脂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方式的差异分为完壁式组58例和改良组60例,完壁式组患者行完壁式乳突切开术联合鼓室成形术,改良组患者行改良完壁式乳突切开术联合鼓室成形术。患者术后均至少随访12个月,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临床疗效、听力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差异。结果 改良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完壁式组,干耳时间短于完壁式组,二次手术率、术后复发率低于完壁式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完壁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气导水平、骨导水平及气骨导差较术前均降低(P<0.05),但同一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内,改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完壁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完壁式乳突切开术联合鼓室成形术治疗老年中耳胆脂瘤疗效确切,有助于患者听力恢复,且干耳快、复发率低、术后并发症少,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血清Trx-1在脓毒血症并发急性肾损伤中的表达及其诊断价值

      2023, 35(8):1228-1232.

      摘要 (28) HTML (0) PDF 669.84 K (2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讨血清硫氧还蛋白-1(Trx-1)在脓毒血症并发急性肾损伤( AKI)中的表达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入院的脓毒血症患者共216例,根据2012年KDIGO指南关于AKI的诊断和分级标准,85例患者诊断AKI(AKI 1级有38例,AKI 2级有27例,AKI 3级有20例)为AKI组;131例未合并AKI为非AKI组。检测对比两组临床资料血清Trx-1表达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血症患者并发AKI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联合血清Trx-1对脓毒血症患者并发AKI的诊断价值。结果 脓毒症患者AKI的发生率为39.35%。AKI组血清Trx-1表达水平高于非AK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rx-1的表达水平与APACHEⅡ、SOFA评分、基线血肌酐(Scr)、乳酸和AKI≥2级的比例呈正相关,与GCS评分和eGFR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肌酐、SOFA评分、低血清白蛋白、血清Trx-1表达水平是脓毒血症患者并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提示联合血清Trx-1和Scr对于诊断脓毒血症患者并发AKI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P<0.05)。结论 血清Trx-1在脓毒血症并发AKI患者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未并发AKI患者,是脓毒血症并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诊断脓毒血症并发AKI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能作为临床诊断脓毒血症并发AKI的生物学标志物

    • CT引导下射频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日间手术的疗效

      2023, 35(8):1233-1238.

      摘要 (35) HTML (0) PDF 1.11 M (2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讨螺旋CT引导下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日间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2年6月我院日间病房住院的13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螺旋CT引导下射频联合臭氧消融治疗日间手术。收集手术时间,术毕至出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前、术后1月、3月的疼痛数字评分(NR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改良 Macnab评级和手术相关并发症,并进行术前与术后的对比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在螺旋CT引导下穿刺成功率为100%,并在手术当日出院,平均手术时间为(35.55±10.44)min,平均术毕至出院时间为(58.36±25.26) min,平均总住院时间为(453.91±27.18)min。术后1、3月的NRS评分和ODI评分均低于术前;术后1、3月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有效率分别为86.13%、89.05%。所有患者均未有穿刺或治疗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螺旋CT引导下射频联合臭氧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日间手术是可行的,其可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日常功能障碍、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基于FAERS的地舒单抗安全警戒信号挖掘与评价

      2023, 35(8):1239-1244.

      摘要 (61) HTML (0) PDF 1.85 M (2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FAERS数据库挖掘安全警戒信号,分析评估地舒单抗潜在不良反应信号,为其临床使用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Openvigil 2.1访问 FAERS 数据库,将地舒单抗作为主要药物,检索自该药首次上市时间(2010年5月—2021年9月)的数据,获得与地舒单抗相关的不良事件报告记录。使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贝叶斯置信度递进神经网络法(BCPNN)筛选地舒单抗安全警戒信号,挖掘潜在的不良反应,并通过工具BioPortal对不良事件信号挖掘结果进行系统分类,通过判断信号间置信区间的变化,发现与药物不良事件关联性较大的信号。结果 从FAERS数据库中收集到270503份不良反应事件(ADE)报告,根据ROR法和BCPNN法共得到343个不良事件信号,通过信号间同义合并、剔除与药物无关的信号后,得到316个不良事件信号。地舒单抗的不良事件系统分类主要为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医学检查、胃肠道疾病。FAERS数据库的信号挖掘结果发现,高风险且说明书中未收录的安全警戒信号包括颞下颌关节综合征、下颌脓肿、雌激素缺乏症、血液甲状旁腺激素增加,计算高风险信号的置信区间显示颞下关节综合征较有可能发展成为新的不良反应;另外,也发现种植体周围炎为具有临床意义的可疑警戒信号,但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结论 基于FAERS数据库的信号挖掘结果提示临床应规范使用地舒单抗,治疗期间需警惕患者是否出现颞下颌关节综合征、下颌脓肿、雌激素缺乏症、血液甲状旁腺激素增加等不良反应事件,以便尽早发现尽早处理,从而有效降低临床用药风险

    • 脊柱侧凸常用步态特征评估参数应用及研究进展

      2023, 35(8):1245-封三.

      摘要 (46) HTML (0) PDF 1.48 M (2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脊柱侧凸是一种脊柱的三维畸形,其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如疼痛、姿势异常、步行模式异常等。步态评估有助于评估脊柱畸形改变对患者生活质量和日常活动能力障碍。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包含时空参数、运动学和动力学评估方法,为脊柱侧凸患者提供客观的、量化的步态分析方法。其中,表面肌电和能量监测反映脊柱侧凸患者与健康人相比步行时肌肉生理学和能量变化。本综述对脊柱侧凸的三维步态分析、表面肌电和能量监测的研究进行总结,以全面客观的反映脊柱侧凸患者步行的生物力学改变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西部医学》编辑部     蜀ICP备18038379号-4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小天竺街75号财富国际18F-1号    邮政编码:610041
电话:028-85570072/85588403    E-mail:xbyxqk@163.com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